《史学月刊》的历史与现状.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学月刊》的历史与现状   当年轻的共和国诞生只有15个月之时,在中华文明摇篮的黄河之滨开封,1951年1月31日,由著名的史学家、中国新史学会河南省分会会长、河南大学校长嵇文甫教授创办了建国后最早的一份史学刊物——《新史学通讯》(《史学月刊》前身)。   50年来,《史学月刊》 (包括它的前身《新史学通讯》)与年轻的共和国一起经历着成长、壮大的历程,经受了战斗的洗礼,曲折的磨难,繁荣的欣悦,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甘甜与苦涩,五味俱全,经验与教训更是深刻的。只要读者们翻开那一本本杂志,一篇篇文章,每一个题目,每一个字符,都无不忠实地记录着《史学月刊》所迈出的一个个深深的历史足迹。   历史是一位最铁面无私的法官。是非曲直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标准,但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会看得清碧透澈,一目了然,功过是非,自有评说。在历史学研究领域中,内容非常广泛,诸如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物、科技、生活等等,凡是人们过往的行为,无所不包含其中;而研究历史就应该发扬中国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气概,发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发展和繁荣中国的历史科学,激励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史学月刊》50年,经历了一个马鞍形的历史轨迹,它有初期的高潮,也有中期的低落,更有近期的繁荣。《史学月刊》的发展脉络,如果从时间上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1951年至1956年的《新史学通讯》时期,是一个小型的、史学信息性质的刊物;二、从1957年改称《史学月刊》到1966年9月止,它逐渐发展成为一份以学术研究为主、同时兼顾大学与中学的历史教学经验研究的学术性刊物,;三、自1980年第二次复刊以来,以发表中外历史研究论文为主,从一份中型史学刊物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型史学专业刊物,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史学月刊》在50年风风雨雨之中,不断因政治运动而停刊,前前后后累计竟达十八年零五个月之久,其中有两次较长时间的停刊:一次停三年零九个月,一次是“文革”中停刊14个春秋,虽然创刊50年,实际也只有32年的期刊编辑发行史,截至目前总期号只有298期(1980年复刊后为双月刊,2002年才恢复为月刊),其原因就在于此。   1950年在开封成立了中国新史学会河南省分会不久,会长嵇文甫教授就筹划与出版《新史学通讯》事宜,由河南省历史学会与河南大学主办。50年来,我们的主编和编委,为办好刊物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老一辈史学家的风范是永远难以忘怀的。   本刊的创始人嵇文甫教授于1963年10月l0日谢世,第一任主编黄元起教授于1990年8月5日病故,第二任主编李烈夫系主任于1979年12月12日病逝,第三任主编赵希鼎教授于1995年3月22日病逝,第四任主编靳德行校长也于1995年暑期出访德国的回国途中病逝。参加本刊编委编辑工作的先后已作古的有郭晓棠、朱芳圃、张邃青、宋泽生、刘绍盈、孙海波、孙作云、毛健予、史苏苑、郭人民、王存华、王云海、李光一、荣铁生等专家教授,在此谨表深切的哀悼。创刊初期,参与编务的先生们没有任何报酬,主编有时给编辑买一盒纸烟吸吸,被戏谑为“一支烟精神”。“在每年春节前,主编请所有兼职编辑(实际是全系教师及工作人员)到第一楼(开封市著名的包子馆)或又一新(开封市比较有名气的饭店)会飨一次,就算是对兼职编辑一年工作的酬劳,而大家都觉得这是一种额外的享受,很满意,干起工作来很起劲儿,都能尽职尽责,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干的革命工作,也可以说是其乐融融。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种奉献精神还是很可贵的。”(朱绍侯:《回忆〈新史学通讯〉》,《史学月刊》2001年第1期)的确,这些先生们的辛勤与创造精神、特别是无私奉献精神,是弥足珍贵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0年来,《史学月刊》对新中国历史科学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该感谢国内外史学家对本刊的支持与爱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曾三次为《史学月刊》题写刊名,1964年还特意为本刊题词。国内许多著名史学家都曾为本刊撰写过稿件。1991年,为庆祝《史学月刊》创刊40周年,当时年逾八旬的本刊顾问、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教授写来了“探索历史规律,彰往而知来”的题词,言简意赅,寓意深长。1998年,在甲骨文发现100周年之际,著名的甲骨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河南大学校友石璋如先生得知本刊将新辟“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专栏,欣然给本刊题词:“甲骨出土已百年,研究遍布国际间。今后成果竞赛看,开封河大应领先。”2001年,在庆祝《史学月刊》创刊50周年时,许多专家学者放下手头繁忙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毅然应邀前来参加庆祝活动。广大作者、读者对《史学月刊》的支持与爱戴,是《史学月刊》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基础。   一、《新史学通讯》时期 (195

文档评论(0)

sunyi82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