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_颅面系统的生长发育.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 要 概述 颅面的生长发育 颌骨的生长发育 牙列与合的发育 决定治疗的最佳时间 确定剩余的生长数量 确定生长的类型 构成生物体的各部位和脏器,在同一时期并非以同样的比率生长发育,直到成熟为止。 (四)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 生长发育区:发生生长变化的区域。 包括 生长发育中心:生长能自主、独立、有遗传控制的发生的部位,或对某个部位整体生长发育过程起控制作用的区域。 生长型 生长型:同一种族个体,有类似面部生长型,不同一种族存在差异;血缘关系同一家庭成员,也有类似面部生长型,同一个体,不同年龄段生长型一致且连续。 非均一性:各组织系统不同速率生长。 可预测性 生长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之间存在变异,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长期:正常颅颌面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相对应的时间段称生长期。 (五)快速生长期和青春生长高峰期 (六)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 1 人体测量法 2 组织切片法 3 X线头影测量法 4 放射性元素示踪法 5 金属钉植入法 (七)生长发育在正畸学中的应用 1 了解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以达到最佳治疗目的 2 掌握正常,辨别异常 3 丰富生长发育知识,指导临床正畸 二 颅面的生长发育 (一)出生前的颅面发育 (二)出生后的颅面发育 3 颅面部的生长发育比例变化 B 颅底 功能:稳定和与颌骨相连界 主要由蝶筛软骨结合、蝶骨间软骨结合和蝶枕软骨结合进行,蝶筛软骨在出生后7年钙化,颅底中央部分基本上不进行生长发育。 蝶枕骨结合在18~20岁还可以有所活动,颅底的后部有生长发育。 4 颅面部的生长发育 三 颌骨的生长发育 (一)上颌骨的生长发育上颌骨与颅骨相连方向为向下、向前及向外生长 2)唇侧新骨增生,舌侧陈骨吸收。 3)上颌结节后壁区增生新骨。 4)骨后缘有新骨增生。 (3)高度的增生 1)颅基底及鼻中隔的生长 2)牙齿的萌出、牙槽骨表面的新骨增生。 3)腭盖下沉 (二)下颌骨的生长发育 下颌骨的组成: 下颌体 下颌支 牙槽骨 1 下颌骨的三向生长 (1)长度的增长:随下颌支向后方移动,下颌 体沿牙槽弓的弓形向后移动而使长度增加。 (2)高度的增生 (3)宽度的增长: 下颌体的舌侧部 下颌的后三角区、双尖牙后部 ( 上、下)、双尖牙前部 下颌体的唇侧部 向唇侧移动( 除尖牙间附近 ) 3 关节髁突部的生长发育 4 喙突的生长发育 颏部的突出度的人种差异----一般来看白种人颏部较突,黄种人次之,黑种人再次之. 四 牙列与合的发育 (一)合的建立 6个月~第三磨牙萌出 (二)建合的动力平衡 1 向前的动力 2 向后的动力 3 内外的动力平衡 4 垂直的动力平衡 建合的动力平衡 1、前后的动力平衡 颞肌、咬肌、翼内肌与口轮匝肌、上下唇方肌、颏肌等使上下牙弓前后稳定。牙体长轴稍向前方倾斜。 2、内外的动力平衡 内侧的舌体和外侧的唇颊肌保持牙弓一定的宽度和大小。 3、垂直向的动力平衡 闭口肌颞肌、咬肌、翼内肌与开口肌翼外肌的动力平衡可维持牙槽高度的正常发育. (三)合的发育阶段 1 萌牙前期的颌间关系 1) 新生儿的上下颌部位均有龈垫覆盖,与萌牙后的上下牙弓间的关系相似。 2)婴儿下颌在休息状态时,上下龈垫完全分离,形成一间隙,与萌牙后的息止颌间隙相似。 3)出生第一年上下颌间无明确的正中颌位,下颌只有前后运动,而无侧方运动。 2 乳牙合期(6个月~6岁) (1)乳牙的萌出时间和顺序 1)每个牙均有比较肯定的时间性,但也有一定幅度变动。萌出时间无性别差异,与种族有关,与营养关系不大。 2)牙根形成才开始萌出,萌出有一定的顺序。 3)左右两侧同名牙一般为成对萌出 (2)乳牙牙冠的大小和形状 乳前牙----窄根宽冠 乳磨牙----颈部突出,合面缩小 (3)乳牙的间隙变化 生长间隙:一般在前牙部分,3-6岁由于生长发育而出现牙列间隙,但没有一定的类型。 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是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远中出现间隙,这是灵长类动物的特征。 (4)终末平面的变化 终末平面: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