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术.ppt

培训课件--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术.ppt

  1. 1、本文档共1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radycardia Algorithm. (四)复苏后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四)复苏后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复苏后生命支持,又称持续生命支持,其重点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复苏后疾病的防治。脑复苏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防治脑缺血缺氧、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恢复脑功能的综合措施。 监测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是复苏后疾病防治的关键。 脑组织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20%。 脑血流中断5~10秒钟就发生晕厥,缺氧4~6分钟,脑神经细胞即可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颅内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加,最终导致细胞和间质水肿而形成脑水肿,造成颅内压增高。 1. 心搏骤停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2.心搏骤停复苏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1)多灶性无再灌通: “无血流”或“无再灌通”(no-reflow)现象是指心搏停止或完全阻断脑血流5分钟以上,当心搏恢复或解除阻断后,大部分脑内微血管仍不能被血液重新灌注的现象。心搏停止和重建循环后低血压的时间越长,无血流现象越明显。 (2)无再灌通发生的机制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微血管因周围肿胀胶质细胞机械压迫或内皮损伤而致狭窄。②微血管内血液粘度升高,微血栓形成。③体循环低血压和脑循环灌注不全。④继发性代谢紊乱,脑局部钾离子增高,pH下降加重微血管的不再流通现象,促进脑死亡,并形成恶性循环。⑤脑动脉痉挛. (3)初期的高灌注状态: 这种高灌注发生在复苏后3~30分钟。缺血1分钟,高灌注在10分钟左右出现,缺血30分钟后,则高灌注在60分钟左右出现,血流可比对照多出2~6倍。 (4)延迟性低灌注: 可持续40~6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可能与组织水肿、血细胞凝集、血流缓慢、血管内皮肿胀、血管主动收缩或呈现痉挛状态所致的循环障碍有关。 (4)脑再灌流后期: 约在心肺复苏后第3天,血流灌注趋于正常,但仍有高凝状态。脑再灌注性损害发生于此阶段。遭受一定时间缺血的组织细胞,当血液恢复再灌注后,组织损伤程度迅速剧增的情况称为再灌注损伤。 (1)呼吸支持: (2)维持血压:不要过高或过低 (3)低温治疗:亚低温(34~33℃) (4)脑复苏药物的应用: 1)脱水疗法: 2)激素的应用: 3)促进脑细胞代谢 (5)高压氧的应用: 3.脑复苏治疗措施 3.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1) 呼吸支持: 需要脑复苏的病人,一般采用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辅助呼吸,将PaO2控制在100mmHg以上,pH在7.35~7.45,并保持正常通气。 3.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2)维持血压: 循环停止后,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而依赖于脑灌注压,故应维持血压于正常或稍高的水平,以恢复脑循环和改善全身组织灌注。 同时,应防止血压过高而加重脑水肿,防止血压过低而加重脑及其它脏器组织缺血、缺氧。 (3)低温治疗: 脑复苏时一般采用体表降温结合头部重点降温,降温程度以达亚低温(34~33℃)为宜。 低温持续至脑水肿消退、听觉恢复以及其他生命体征有利于复温时为止。 3.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4)脑复苏药物的应用: 1)脱水疗法:若循环和肾功能良好,在早期头部降温的同时宜尽早应用脱水剂。甘露醇或呋塞米。应避免过度脱水造成循环障碍,甚至损害组织代谢和肾脏功能。 3.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3.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4)脑复苏药物的应用: 2)激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保持毛细血管和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还能改善循环功能,稳定溶酶体膜,防止细胞自溶和死亡。 (4)脑复苏药物的应用: 3)促进脑细胞代谢: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如ATP、辅酶A、细胞色素C、多种维生素等均可应用。 3.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3. 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5)高压氧的应用: 高压氧对急性脑缺血缺氧的治疗机制是多方面的: 提高血氧分压,增加组织氧储备。 增加氧的弥散率和弥散范围。 增加椎动脉血流量。 3. 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5)高压氧的应用: 促进脑血管和神经组织的修复。 直接刺激血管,使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 因此,心搏骤停病人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应尽早应用高压氧治疗。 (1)维持循环功能 (2)维持呼吸功能 (3)防止肾功能衰竭 (4)维持酸碱平衡 (5)积极治疗原发病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