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家王安石教育思想简介.docVIP

中国古代教育家王安石教育思想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教育家王安石教育思想简介

中国古代教育家王安石教育思想简介 一生平及代表作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着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 二教育改革 (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1扩增太学校舍。 北宋太学至熙宁初,仅借用锡庆院廊庑数十间房子,局居一隅,十分拥挤。王安石执政后,于熙宁四年(1071年),将整个锡庆院均作为太学校舍,并另在朝集院西庑建造讲书堂数间,基本上保证了教学以及师生工作、生活用房。 2充实和整顿太学师资。 规定除主管官员之外,增设太学直讲至10人,每两人负责讲授一经。为了保证质量,增设的直讲必须由中书亲自遴选,或由主管官员奏举。对于“教导有方”者,予以提升;而对“职事不修”者,则坚决贬黜 3创立“太学三舍选查升补之法”,简称“三舍法” 其主要内容为: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太学生相应分为三部分,上舍学额为100人,亦每两年举行一次考试,考试方式与科举考试“省试法”相同,太学学官不能参与,而由朝廷另委考官主持。 成绩评定分为三等:平时行艺与所试学业俱优为上等,一优一平为中等,全平或一优一否为下等。上等者免殿试,直接授官;中等者免礼部试,直接参加殿试;下等者免贡举,直接参加礼部试。 (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 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先在京东、京西、陕西、河东、河北五路设置学官,接着又在三月,专司地方学校的恢复、整顿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又命诸州皆设学校,每州学给学田“四十顷以赡士”,并设立小学教授。为了保证教师质量,熙宁八年(1075年),又下诏各州学官先赴学士院考试,“取优通者选差”。 恢复和创设武学、律学和医学 熙宁五年(1072年),在京师武成王庙旧址恢复了已废近30年的武学。熙宁六年,在朝集院创立律学,并规定了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同一时期,又对医学进行了整顿。 (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自此,在“熙宁兴学”期间,《三经新义》不仅成为士子必须学习的官定统一教材,而且也是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和标准答案。 主持了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 根据他的建议,熙宁四年二月,正式下令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考试罢诗赋、帖经、墨义,试以经义、论、策。 三主要教育思想 (一)崇尚实用的教育管理观 王安石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对于治国安民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国家兴学设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为天下国家之用”的人才。就是说,具有实际的治国才能。他批评当时的学校教育不能承担起培养治国安民的实用人才的重任,主要存在几大弊端:其一是学校徒具形式,没有起到真正培养人才的作用;其二是教官选择不当,滥竽充数;其三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其四是文武脱节,轻武重文。 一方面主张改革学校管理制度,从中央到地方普遍设立学校,严格挑选学官,明确学官的职责,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赏罚制度;在太学实行“三舍法”,严格太学考试制度,使太学具有养士与取士双重职能;设诸路学官,加强州县学校的管理和整顿;恢复和创设武学、律学和医学,培养各种应用人才。 另一方面,他主张以是否“为太学国家之用”为标准,精选教育内容,他主张“以经义造士”,学校加强经术和论策课程,并主持编写《三经新义》,作为正式教材由朝廷颁发至全国各级官学,加强对销售的思想控制;他反对学生学习于治国安民毫无实用价值的课试文章,而主张学习“朝廷礼乐刑政之事”;强调广识博通、文武兼备,明确提出“武事”也是应该学习的重要内容。 系统的人才理论 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存在财力日困、风俗败坏的种种弊病,归根是人才问题。改革必先要从教育入手,培养有用的治国安民的人才,并且形成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以带动整个国家法度的变革。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了“教养取任”的系统的人才理论。 1教之之道 所谓“教之之道”,是人才的培养问题。他主张改革学校制度,建立从中央道地方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教育管理,使学校教育内容切合“天下国家之用”,以此培养出有实际才能的治国人才。这些主张是指导他从事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在“熙宁兴学”中得到了实现。 2养之之道 第二个环节“养之之道”也必须配套进行。所谓的“养之之道”即是人才的管理问题,主要指教育行政官员及师生的待遇、教育管理制度等。他提出了三项基本措施: 饶之以财——增加在职官吏的俸禄及生徒的待遇,保证“其禄已足以代其耕”。北宋师生待遇颇优,不仅增俸禄,还创立并实施学田制,保证他们足以维持生活。 约之以礼——明确规定各级官吏衣食住行以及婚丧、祭养等的合理标准,以此来约束他们的行为,防止发生放荡、奢侈的事情。 裁之以法——就是在实行前两项措施的基础上仍然违反法律者,要依法严罚。对于

文档评论(0)

laoyi11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