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一第三单元第3课保进民族大融合同步训练作业.doc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一第三单元第3课保进民族大融合同步训练作业.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一第三单元第3课保进民族大融合同步训练作业.doc

PAGE  PAGE 7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3课 保进民族大融合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解析:均田制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均田制的推行,使北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着鲜卑族经济的转型。故选A项。 答案:A 2.正光(魏明帝正光元年,520年)以前,户口数比太康(西晋武帝)年间增加了一倍。照一倍计算,魏当有户五百余万,口三千余万……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渠发展。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得益于(  ) ①均田制的推行 ②俸禄制的广泛推行 ③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 ④北魏时期铁犁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户口数增加,这得益于均田制的推广和对鲜卑贵族对农民掠夺的限制,故①②正确;通过材料“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渠发展”可知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也正确,故选A项。 答案:A 3.北魏太和年间,拓跋政权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十九年,北魏政府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北以来的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由此可知,北魏政府(  ) A.改变了选官方式 B.提高了官员俸禄 C.打破世族对官员的垄断 D.积极向汉族官制靠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议定百官秩品”,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为鲜卑贵族定姓,体现了鲜卑统治者积极向汉族官制靠拢,D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矛盾;B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D 4.下图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从中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 ①任用汉族地主 ②推行三长制 ③胡汉服装融合 ④接受汉族文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依据北魏文官陶俑图像显示不出是汉族地主,故①错误;三长制是孝文帝改革地方制度的内容,但材料中显示不出,故②错误;文官陶俑体现了汉服和胡服的搭配,故③正确;服饰的变化说明北魏接受汉族文化,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观察下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  )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B.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及分析、辨别能力。商鞅变法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封建地主统治的发展;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A项。 答案:A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历史上,一度因改革而强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走向灭亡了,这事实本身就很自然会引起历史学者对孝文帝改革(尤其是他的汉化措施)的作用与意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形成不同的看法。因此,对孝文帝改革持否定态度者也不乏其人(尽管仅占少数)。早在古代,批评孝文帝汉化政策的言论就多见于有关典籍,马端临、叶适、王夫之、赵翼等人均在自己的著作中斥责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是“好名慕古而不实见国家大计”(《习学记言序目》卷三十四),强调“国势之衰,实始于此。一传而宣武,再传而孝明,而鼎祚移矣”(《廿二史剳记》卷十四)。指出孝文帝是典型的虚伪之徒,“拓跋宏之伪也,儒者之耻也。夫宏之伪欺人而遂以自欺久矣”(《读通鉴论》卷九)。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你怎样看待材料中的“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问,孝文帝之所以推行改革,就在于北方统一后,民族融合趋势加强,而原先的统治政策不利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缓和,孝文帝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缓解社会矛盾,于是推行改革。当然,改革受到了被孝文帝重用的汉族知识分子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其父拓跋珪的影响。以上内容分点作答即可。第(2)问,应该结合所学,否定这种态度。理由应该是从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历史作用说起,即推动了北方的发展、少数民族自身的封建化;有利于北方民族融合,进而为之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积极影响。北魏之所以很快灭亡,不该归罪于这场改革。 答案:(1)背景:北方的统一;北方的民族融合;拓跋珪的改革;汉族地主知识分子的重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看待: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有利于北方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仅凭北魏很快灭亡就否定孝文帝改革的观点是不对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