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课件_图文.ppt

  1. 1、本文档共1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LP中将物流强度转化为五个等级,分别用A、E、I、O、U来表示,其物流强度逐渐减小,对应着超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强度、较大物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和可忽略搬运五种物流强度。 5.非物流相关关系分析 6.作业单元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例:已知某配送中心各作业区域的物流从至表如下所示,表中的列为发出物流量的各作业单位,行为相应接收物料的各单位,表中的数据为各单位由始发点流向到达点的物流量。另已知物流强度等级划分标准。 (1)试对配送中心各作业单位进行物流强度分析,绘制物流相关表; (2)若只考虑物流关系进行作业单位布置,试绘制作业单位位置平明相关图与面积相关图。 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 物流强度等级 符号 物流路线比例(%) 承担的物流量比(%) 超高物流强度 A 10 40 特高物流强度 E 20 30 较大物流强度 I 30 20 一般物流强度 O 40 10 可忽略搬运 U 案例分析 A1 A2 A3 A4 A5 A6 面积 A1 2 12 1 300 A2 1 3 1 200 A3 2 4 100 A4 1 1 200 A5 1 1 100 A6 1 100 单向物流从至表 A1 A2 A3 A4 A5 A6 面积 A1 2(5) 12(1) 1(7) 300 A2 3(4) 4(3) 1(8) 200 A3 4(2) 100 A4 2(6) 1(9) 200 A5 1(10) 100 A6 100 解:第一步,首先在从至表的基础上将顺行的物流量与逆行的物流量相加,得对流物流量(注:括号里的内容为名次),如下表: 第二步,有了对物流量,根据对物流量得大小顺序,作物流强度分析,确定各单位之间的物流密切强度等级,如下表: 序号 作业单位对 强度值 路线累计 路线比例累计 物流强度比例 强度等级 1 1-3 12 1 10% 39% A 2 3-4 4 2 20% 26% E 3 2-4 4 3 E 4 2-3 3 4 30% 22% I 5 1-2 2 5 I 6 4-5 2 6 I 7 1-5 1 7 40% 13% O 8 2-6 1 8 O 9 4-6 1 9 O 10 5-6 1 10 O 合计 31 A1 A2 A3 A4 A5 A6 A1 I A U O U A2 I I E U O A3 A I E U U A4 U E E I O A5 O U U I O A6 U U U O O 第三步,在行与列的相交方格中填入行作业单位与列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强度等级,得物流原始相关表,如下表所示: 第四步,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 A1 A2 A3 A4 A5 A6 面积 A1 2/I 4/A 0/U 1/O 0/U 300 A2 2/I 2/I 3/E 0/U 1/O 200 A3 4/A 2/I 3/E 0/U 0/U 100 A4 0/U 3/E 3/E 2/I 1/O 200 A5 1/O 0/U 0/U 2/I 1/O 100 A6 0/U 1/O 0/U 1/O 1/O 100 ∑TCR 7 8 9 9 4 3 排序 4 3 1 2 5 6 物流等级分值A=4,E=3,I=2,O=1,U=0 第五步,根据物流原始相关表计算的各作业单位物流强度分值TCR,对作业单位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绘制接近程度排序表,如图所示: 第六步,绘制出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 布置思路:按TCR指大小排序先布置A级关系,然后E、I、O、U级关系。 最后可绘制出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如下: 第七步,考虑面积因素对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进行修正,可得作业单位平面位置面积相关图,如图所示: 3、利用物流量与作业单位关系(综合相互关系)布置平面区域 (1)综合相互关系法的思想与基本逻辑步骤 在制造企业或物流企业中,各作业单位间不仅有物流关系,也有非物流关系,即使在服务业中例如餐饮业、医疗卫生业也存在一定的物流。 因此在系统化设施布置中,必须将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进行综合,综合后的相互关系即称为综合相互关系。 此时就应该从作业单位间综合相互关系出发,设计出作业单位的合理布置。 (2)综合相互关系法步骤 ①通过物流分析,在物流合理化的基础上求得各作业单位间的物流量及其相互关系; ②确定各作业单位间非物流关系相互影响因素及等级,作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 ③确定物流和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 通常这一相对重要性比值m:n不应超过1:3—3:1 现实情况下按照物流和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将比值取为3:1,2:1,1:1,1:2,1:3,此比值称为加权值。 ④量化物流强度等级和非物流的密切程度等级; A=4,E=3,I=2,O=1,U=0,X=-1 ⑤计算量化后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 CRij=mMRij+nNRi

文档评论(0)

lidp200808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