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性观察.docVIP

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性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性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性观察 李娟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山东 淄博 256400)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性。方法: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B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经治疗血糖均明显下降,A、B组患者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尿酮转阴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显著,相对于常规治疗见效快,纠正酸中毒无反复,低血糖发生率低,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1型糖尿病;胰岛素泵;酮症酸中毒;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203-02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引起的人体糖、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紊乱慢性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疾病[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两个主要类型,也是发病率较高的糖尿病。糖尿病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多种急性并发症,其中酮症酸中毒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高血糖、高酮血症等,可导致患者昏迷,情况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肾衰竭,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2]。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治疗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用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安全可靠,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可。本研究将24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相关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患者。A组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龄29.2plusmn;3.7岁;B组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3例,最小年龄17岁, 最大年龄46岁,平均年龄28.2plusmn;3.5岁。所有患者均为中重度DKA急性发作,pH小于7.2。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A、B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补液治疗,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失水严重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输液量,当血糖控制到一定水平后改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短效胰岛素。A组患者在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首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0.1U/Kg/h胰岛素持续滴注,并实时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待患者血糖明显下降且尿酮呈阴性后改为皮下注射,以便有效控制血糖水平。B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在基础治疗上持续24小时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始剂量为 0.1U/Kg/h,每小时监测一次血糖,待血糖待患者血糖明显下降且尿酮呈阴性后改为基础量(全天量的60%)注射以及餐前最大剂量,可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注射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血糖水平、尿酮体等指标变化,比较A、B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转阴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意义   将本研究中的所有相关数据完整导入软件SPSS19.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x-plusmn;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hi;2表示,均以Plt;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糖水平变化比较   A、B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为分别为23.4plusmn;6.6mmol/L、23.5plusmn;8.2mmol/L,治疗后血糖分别为7.4plusmn;2.0mmol/L、7.0plusmn;2.4mmol/L,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gt;0.05);A组患者DKA纠正无反复,复查尿酮体均为阴性,B组患者复查尿酮体21例呈阴性,比较差异明显(Plt;0.05)。   2.2 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尿酮转阴时间比较   B组患者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尿酮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详情见表。表 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尿酮转阴时间比较(n,x-plusmn;s)   2.3 低血糖事件比较   治疗后A组患者有5例(20.8%)患者发生低血糖,B组患者有1例(4.1%)患者发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