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心理咨询.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病的心理咨询.ppt

造成高血压的有关因素 1、遗传因素 2、食盐摄入量 3、吸烟 4、年龄 5、肥胖因素 6、心理社会应激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与高血压 社会环境因素:不同的社会结构、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职业分工以及各种社会生活事件的影响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动物实验: 把一只猫放进特制笼子里,笼中有个压杆。在猫觅食时每当按下杆子就可得到喜欢的食物,但是同时也要受一次电击。这样猫每次都只好提心吊胆压杆。长期处在紧张矛盾的心理状态下,诱发了高血压的病症。 对于人类的研究也发现了相同的结果。在第二站世界大战期间被包围在列宁格勒城里达三年之久的人,高血压患病率从战前的4%上升到64%,战后大多数人的血压仍不能恢复正常。并造成了许多人的过早死亡。 心理因素:情绪变化对于血压的影响特别明显。除此之外,原发性高血压病还与病人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有十分密切关系。 我国的调查结果发现,高血压病人大多易焦虑、爱生闷气、行为带有冲动性、求全责备、刻板主观等性格特点 补充资料: 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与A型行为类型有一定关系,他们多数人有雄心壮志、好高骛远、有竞争心,为了取得工作上的成就而常常感到压力等。也有人认为他们容易表露自己的情绪,固执保守、多疑敏感、自卑胆小和常有不安全感等。 A型者平时与激动时的收缩压有明显差异,而B型者则无显著差异。这反映了A型者激动时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明显大于B型。 糖尿病的心理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 糖尿病作为一种多因性疾病,其发病原因相当复杂,既有非常明显的生物学原因,同时又有十分突出的心理社会原因。 1974年的调查就发现,生活的变动和糖尿病的加重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而令人不快的时间是主要原因。有糖尿病易感素质的人,致应激因素可促使其发病。 心理应激状态能使正常人出现和糖尿病人相类似的某些表现。如:多尿、血糖升高、尿中含糖增高等,与之不同的是,正常人在消除心理应激后,很快就恢复正常。但糖尿病人不能。 对于糖尿病人人格因素调查发现,多数糖尿病病人除了具有心理发育不成熟,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被动依赖和优柔寡断等人格特征外,还有受虐的倾向,这类人常被称为:“糖尿病人格”。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对糖尿病人而言尤为突出。糖尿病本身直接影响病人的性格、情绪、精神状态,造成“身心俱病”。 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由于需要长期治疗控制血糖,这给很多患者带来生活、家庭蒙上阴影。 患者常感到失望、无援、孤立、自卑等情绪,这时精神上的痛苦超过躯体上的痛苦,心理障碍相当严重。 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人们越发肯定了心理因素可促发和加重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激发常有明显的精神、情绪诱因,糖尿病病人在疲劳过度、焦虑不安、激动烦躁时,机体呈应激状态致血糖升高,对胰岛素需求增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抑制胰岛素分泌,使其含量不足而血糖失控,若持续高血糖未获改善则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接踵而至,令病人感到“百病缠身”,倍感痛苦,这种痛苦反过来又加重心理障碍,结果情况越来越糟。 医学研究的结果也证实,心理因素影响糖尿病的物质基础是肾上腺素。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的患者,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较高,肾上腺素不仅可以使血糖升高,还会使血小板功能亢进,造成小血管栓塞,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加强心理治疗。懂得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万一遇到某些精神上的挫折,应尽量宽胸开怀,保持情绪稳定,以防病情恶化。 糖尿病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糖尿病,作为疾病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一种应激源。 1、到目前为止,没有有效地治愈方法。一旦患病要终身服药控制血糖。这给很多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控制血糖意味着要病人改变自己多年的生活习惯,这也会给很多患者带来无法言说的困难。 3、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代谢疾病,会给器官和系统的生理过程带来损害。 4、糖尿病病情易受一些因素影响,感染、创伤等都会带来严重后果,患者要面对一次次难以适应的挑战。 5、糖尿病对儿童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影响尤其严重。 随着对“心身疾病”的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转变过去固有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一生理治疗模式,而选择了综合的生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也就是说,根据每人具体情况,不仅头痛脚痛要医,更重要的是解决源头问题———全面治疗“心病”甚至“社会病”。只有观念彻底转变,出现在医生眼前的才不只是一种种可以流动的“病”,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1、心、身同治原则:应采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应各有侧重。 对于以心理症状为主、躯体症状为次,或虽然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呈慢性经过的心身疾病,则可在实施常规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安排好心理治疗。 例:更年期综合征和慢性消化性溃疡病人,除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