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哲学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建和谐社会哲学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其中,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其内在依据;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其动力系统;矛盾对立面统一理论是其理论核心。   [关键词]基本矛盾理论;社会有机理论;矛盾统一理论;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7-0020-02      中国共产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超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      一、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依据      和谐社会的提出,人们更多地从社会理想、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去理解,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种理解很难使人坚信不移,并认为像共产主义理想目标一样难以实现。如果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去理解,问题就不难解决了。因为,当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构想时,就已经把它作为一个社会矛盾的统一体,就具有了深刻的哲学底蕴。   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和谐社会的内在依据,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指明了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不同的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不同的,从而社会的性质及和谐的状况也是不同的。社会和谐源自于基本矛盾的和谐,社会基本矛盾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内在根据。社会和谐,首要的是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和谐发展。马克思在《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当我们党把“和谐社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明确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时,就意味着我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认识深化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虽然也有和谐的表现,但由于社会基本矛盾总体上处于对立状态,因此,从根本上说,从整体上看,它不是和谐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在本质上是相互和谐、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各种矛盾通过自身的改革加以调节和解决,因而是真正和谐的社会。   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及其方法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这是因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毛泽东同志在论述这个问题时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即它们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般说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相适合的一面是基本的,不适合的一面是非基本的,因而,矛盾的性质也是非对抗性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提出来的。因为现实中存在着矛盾,有矛盾才要求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不是改变社会形态,而是社会状态的改变。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在我国现阶段,大量的社会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这就决定了在处理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上,坚持矛盾双方的相互协调、统一,弱化对立面之间的对立、排斥,不搞对抗,防止矛盾激化,并创造条件,把矛盾的对立面在现实的时空中协调、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适应、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达到对立面之间的具体的统一、协调、有序、稳定与和谐。      二、社会有机体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系统      人类总是追求美好的、和谐的社会。历史上曾多次提出过“和谐”,历朝历代的“盛世”都可以说是一种和谐社会。但是与我们今天提出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区别。传统的和谐社会,往往是以牺牲个人利益换取社会的和谐局面,而今天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理论的提出,在战略上是个布局问题,在理论上是个结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内涵,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呢?一个基本的思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