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路径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路径探析

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路径探析   [摘要]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在外部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内部实施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精神家园的现状探讨与路径完善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学者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对高等教育的历史性研究和现实性考察,探究了当前大学生精神家目缺失的外在表征与内在原因,从高校机制完善、人文环境营造、思想教育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家团 构建路径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在外部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内部实施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大学生感觉“日子过得没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精神家园的迷失”。了解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现状,探讨和完善大学生精神家园的路径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多年对大学生精神家园的现实性考察,我初步探究了当前大学生精神家园缺失的外在表征与内在原因,从高校机制完善、人文环境营造、思想教育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路径的思考。      一、大学生精神家园内涵阐释      “精神家园是个体人生的动力。对大学生而言,拥有一个充实、灿烂的精神家园,不仅是超越有限生命和本能自我的需要,也是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精神家园内涵的探讨离不开对大学精神内涵的探究。大学精神内涵是大学生精神家园成长的土壤。   从古老的书院开始到20世纪初西方大学先进理念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直到当前学术界,对大学精神内涵的界定仍是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某校师生需要、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和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还有学者提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应有六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要有社会主流思想作为其精神的脊柱;第二,要有先进的文化作为其精神的食粮;第三。要有仁智双全的大学学者作为其精神的导师;第四,要有良好的校风、学风作为其精神的氛围;第五,要有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其精神的航道;第六,要有优美典雅的环境作为其精神的殿堂。   由此,笔者认为,大学生精神家园应有以下内涵:提供大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和谐健康的人文教育环境。培养大学生道德自觉、理性自觉和文化自觉的品质:搭建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在实践中塑造和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      二、大学生精神家园缺失表征      1、功利主义取代精神追求。   刘亚敏在《大学精神探论》一书中提到,“大学本来当之无愧的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哈佛大学的学生曾不无深情地说:‘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人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哈佛大学便是他们所选择的‘心灵的故乡’。在时代浪潮中,大学迷失了自我,逐渐地放弃了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执守。人们选择大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对‘心灵的故乡’的向往,而是追捧大学所持有的‘学历资格证书’和‘就业通行证’”。在现实的状况之下,本来“人类精神家园”的大学成为了“社会服务站”,大学生对精神的追求逐渐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为就业提供积累而取代。   一份对全国具有区域代表性的30余所高校2372名学生的调查发现,转型期大学生用来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和信仰目标的是:“金钱”(40.9%),“自我奋斗”(40%),“科学”(33.8%),“权力”(22.9%),“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7.5%),“共产主义”(6.9%)。由此可见,精神价值的追求已经排在个人价值追求的最后面,再加上当前高校部分学生中盛行的“印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观念,以及为了迎合用人单位要求能够顺利就业,伪造获奖证书或学生干部经历等非正常现象,充分体现出当代高校大学生精神世界中理想主义薄弱,过分注重实用,重视现实,理想与信仰观念淡漠等问题。   2、重视专业,轻视人文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但是由于对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专门型人才培养模式“路径依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过分重视,造成人文教育的缺位。表现在教学中则为“填鸭”式教学,造成学生视野狭窄、思维古板教条、综合素质低下,以至于“大学生对整个教学环节‘很满意’和‘满意’只有5%,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53%。感到学习负担‘比较重’和‘很重’共占66%,认为在大学苦读几年后‘能学到一点点’和‘根本学不到有用东西’占79%”;体现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则侧重专业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缺乏人文关怀,轻视人文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则是只重视与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对于人文教育以及相关知识,多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无法引起大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更没有达到引导和充实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效果。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