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融合治理模式研究.PDF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融合治理模式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融合治理模式研究.PDF

国家治理研究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 互联网信息行为融合治理模式研究 邓建高 齐佳音 方滨兴 沈蓓绯 内容提要 互联网信息行为治理是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在互联网信息行为治理创新 需求和危害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演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互联网信息行为融合治理模式理论 框架,重点对互联网信息行为融合治理模式的理论内涵、五大特征和五大要素进行了系统性论述。最后从 基于多主体协作的协同治理策略、基于心理疏导的深度治理策略、基于社会张力测量的精准治理策略、基于 社会诱发因素识别和预警的前置治理策略四个方面提出互联网信息行为治理策略体系。 关键词 公共安全 互联网信息行为 融合治理模式 邓建高,河海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213022 齐佳音(通讯作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管理学院、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教授 201620 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 100876 方滨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 510006 中国电子集团 100082 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 100876 沈蓓绯,河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副教授 213022 互联网领域存在大量危害人民财产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的信息行为,这对国家公共安全构 [1] [2] 成严峻挑战 。互联网信息行为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网络信息行为有序化和合秩序 。为实现这一 目标,必须要探究信息行为的网络表征和演化过程,理解互联网用户的网络信息行为样态和网络心理 呈现,创新互联网信息行为治理模式,实现网络自由与网络秩序的均衡。 互联网信息行为包括信息的创作和发布行为、信息的转发和评价行为、信息的浏览和应用行为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及治理研究”(16ZDA055)、国家重点研发计 划项目(2017YFB0803304)阶段性成果。 [1]参见方滨兴、杜阿宁、张熙等:《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国际战略研究》,〔北京〕《中国工程科学》2016年第6期。 [2]参见何明升:《中国网络治理的定位及现实路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 江苏社会科学2018/5 · · 127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融合治理模式研究 [1] 等 。上述行为如背离了既定的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生产、生活 等造成不良影响,对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和公众利益造成负面影响,即成为危害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 [2] [3] 网信息行为,也称为偏差网络信息行为 ,也有学者称其为网上偏差行为、网络失范行为 。危害国家 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表现形式多样,根据互联网信息对国家公共安全构成危害的可识别度,可 分为显性危害国家公共安全的黄、赌、毒、邪教、恐怖暴力等信息的发布和转发行为,以及隐性危害国 家公共安全的伪科学、虚假、消沉厌世等信息的发布和转发行为;根据互联网信息行为产生的主观性, 可分为主观危害国家公共安全的诈骗、反社会、造谣、诽谤、谩骂、教唆、诱惑、侮辱、恶意“灌水”等信息 的发布和转发行为,以及非主观危害国家公共安全的社会观点、社会态度、社会情绪等信息的发布和 转发行为。在显性危害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治理领域,国家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治理 效果,但在隐性、非主观和部分主观危害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治理领域,亟须改革创新现 有治理模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zhaoq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