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心理治疗(16新).ppt

  1. 1、本文档共2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准备工作 1,确立主要治疗目标,确定刺激物。刺激物应该是病人最害怕、最忌讳和最感焦虑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是引发症状的根源。 2,获得求助者的同意。 3,布置治疗室:不宜太大,布置应简单,一目了然,除了特意安排的刺激物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要使求助者在治疗室的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刺激物的存在,不能有回避的地方。治疗室的门原则上由咨询师把守,使求助者无法随意夺路而逃。 有些治疗需要特定的场所。 准备安定、心得安、肾上腺素等防止意外,或有处方权的医生陪同治疗过程。 第四、实施冲击 在接受治疗之前求助者要正常吃东西、喝水,并排空大小便。穿着应简单、宽松。有条件的话应在治疗过程中同步进行血压和心电监测。 第一次暴露的项目应当是求助者容易做到的,以利于帮助求助者建立治疗信心。 求助者进入治疗室后,咨询师应迅速、猛烈地求助者呈现令其感到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求助者在受惊之后可能会出现惊叫、失态等激烈反应,咨询师不必顾及这些,应坚持持续不断地呈现令其恐惧的事物或情境。 求助者如果出现诸如闭眼、塞耳、面壁等回避行为时,应该劝说或制止回避行为。 每次成功的暴露之后,应和求助者进行讨论,把进步归功于求助者的努力,对求助者的合作表示赞扬。 随着暴露成功的次数增加,病人的自信逐渐增强,对恐怖情境 的应付能力也不断提高,焦虑症状也将日益减轻直至完全消退。 如果求助者提出中止治疗,甚至出言不逊,咨询师应该冷静处理,谨慎对待。如果病人总体情况比较好,病史较长,以往求治愿望迫切,应激反应并不是十分强烈的话,应给予鼓励、规劝,甚至漠视。特别是在应激反应的高峰过去之后,更加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应劝说或者强制求助者完成治疗,因为成功就在眼前,如果这时退却,将前功尽弃。 如果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已过高潮、逐渐减轻的话,就表明已经基本达到本次治疗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再呈现5-10分钟的刺激或情境,求助者就会因精疲力竭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时,就可以停止呈现刺激物或情境,让求助者休息。 补充措施 咨询师可采用示范法,必要时随求治者共同进行治疗训练,鼓励求助者建立自信,大胆治疗,促进暴露。 治疗期间应布置“家庭作业”,在咨询间隔不断自我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让求助者事先学会系统肌肉放松等训练方法,在作好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冲击治疗。 案 例 女求助者,28岁,医师,因害怕花圈求治。体检未见明显异常。 经认真协商达成实施冲击疗法的协议。 在一间狭小的治疗室里,四壁贴上花圈图案,室内放置十几个大花圈。中间桌子上堆满小花圈。 求助者进入室内,呼吸加深加快,全身战栗,手足无措。突然,哀乐声起,求助者想返身退出,但门窗关闭,无路可逃。 求助者尽量躲避花圈,无奈房间狭小,大小花圈近在咫尺。求助者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喘息不止,跌坐椅上。 40分钟后,颤抖慢慢减轻,呼吸逐渐平稳,虽一脸疲惫,但如释重负。 第2次治疗方法同前,但求助者几乎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和植物神经反应。 一年多的追踪观察表明,求助者已不再惧怕花圈。 向求助者详细说明冲击疗法的作用,治疗经过及反应,经求助者同意,签订协议后,方可实施 ?治疗过程中,求助者及家属要求停止实施,经说服无效,应立即停止治疗。 ?治疗中求助者如果出现“通气过渡综合症”、“晕厥和休克”须立即停止,并对正处理。 注意事项 (五).生物反馈疗法 借助仪器将人体内一般情况下不能被人感知的生理活动变化信息加以记录、放大并转换成能被人们所理解的听觉或视觉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认识和体验,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生理活动的过程。 对肌电、皮肤电、皮肤温度、血管容积、心率、血压等记录 单导生物反馈仪 多道生物反馈仪 三、行为疗法——治疗技术 (六)厌恶疗法(aversive therapy) 在某一特殊行为反应之后紧接着给予厌恶刺激(如电击、催吐剂、体罚、厌恶想像),最终会抑制和消除原有的不良行为。 用于治疗酒依赖或药瘾、贪吃、性欲倒错(如同性恋、恋物癖)以及冲动性或强迫性行为障碍。 交互抑制理论及其实验依据 1958年,沃尔帕根据他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 将一只饿猫置于笼中,当食物出现它将取食时,突然强烈电击,多次实验后,不但猫出现强烈恐惧反应,拒食出现的食物,而且对猫笼和实验室环境亦引起恐惧反应,形成了猫的实验性神经症。每当食物出现时,猫既有因饥饿要取食的反应,又有怕电击而退避的反应,前者为正常反应,后者为反常反应。 然后对猫进行治疗,先在原来实验的条件之外给猫以食物,此时只有因饿而进食的正常反应,虽然仍有轻度恐惧反常反应,但因进食的正常动机强烈,使正常反应抑制了反常反应。 此后,逐步将进食移到原来的实验环境,只要不再电击,猫终能在原来恐怖的环境中进食而恐惧反应消失。 沃尔帕认为运用反应竞争方法同样可以治疗人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