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妇科学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一、定义: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和诊断辩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生理:月经、胎孕、产育、哺乳 病理:经、带、胎、产、杂 二.研究范围: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征,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嗣、妊娠、临产、产后、乳疾、征瘕、前阴病、杂病。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一、夏、商、周时代:萌芽阶段 (公元前2197~公元前770年) 难产 妇科药物 种子 胎教理论:最早记录胎教《列女传》 1.难产:《史记.楚世家》说:“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 2.妇科药物:茜草、坤草、枸杞子《山海经》 3.胎教:最早记录胎教《列女传》说:“太任,王季娶以为妃……及其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 二.春秋战国时代 1.第一个妇产科医生:扁鹊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 2. 优生学、胚胎学的相关理论  ① 优生学:《左传》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②胚胎学:文字九守篇有:“一月而膏,二月而血脉,三月而胚,四月而胎,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形,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 二.春秋战国时代 3.我国现存的第一步医学巨著:《内经》 ①在《黄帝内经》中记载的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妇科方剂:四乌贼骨-芦茹丸。 ②解剖方面:   “胞络者系于肾。”  “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女性生理方面:   ③生理方面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④病理方面 “有余于气,不足于血”。 初步论述了一些妇女疾病如血崩、月事不来、带下、不孕、肠覃、石瘕等的病理。     三.秦汉时代 1.最早的妇产科病案:  太仓公淳于意首创“诊籍”。   “韩女内寒月事不下”   “王美人怀子而不乳” 2.最早产科专著:《胎产书》 3.我国历史上现存第一部也是世界最早的药物学:《神农本草经》 三.秦汉时代 4.张仲景所著《金匮药略》中妇人三篇 ① 首次提出阴道冲洗和纳药法。  ②引用方剂   a .黄芪建中汤.(痛经)   b.当归芍药散.胶艾汤(妊娠腹痛)   c.桂枝茯苓丸.(胎动不安.) d.大黄牡丹皮汤.(产后腹痛) ③产后三病 “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病大便难。” (四).魏晋南北朝及隋代 脉学和病源证候学 1.王叔和: 《脉经》 ① 居经② 避年③ 离经脉 “怀娠离经,其脉浮,设腹痛引腰脊,为今欲生也。” “又法,妇人欲生,其脉离经,夜半觉,日中则生也” 2.徐之才:《逐月养胎法》 3.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中医病理学巨著,以损伤冲任立论,对妇产科病机阐述有重要指导作用。 五.唐代 唐代设立“太医署” 1.孙思邈:《千金要方》 将妇人胎产列于卷首。 2.王 焘: 《外台秘要》 3.昝 殷:我国现存历史理论较完备的产科学专著为《产宝》 六.宋代 宋代 妇产科已发展成为独立专科 1.杨子建:《十产论》 “十产”包括正产、伤产、横产、倒 产、偏产等,叙述各种异常胎位和助产方法 对产科贡献较大。 2.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在宋代妇产科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系统论述了妇产科常见疾病,提出肝脾是月经的化源,治疗重视滋其化源。 ①温经汤(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痛经) ②苎根汤(胎动不安) ③天仙藤散(妊娠肿胀) ④牡丹散 七.金元时代 金元四大家的学术发展 1.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寒凉派 “女子不月,先泻心火,血自下也。” “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指出少女着重补肾,中年着重调肝,绝经期着重理脾。 2.张子和:“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 攻”。 攻下派 善用汗、吐、下三法以驱病。 “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 七.金元时代 3.李杲:“内伤脾胃,百病始生。” 温补派 补脾生阳除湿 4.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派 “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 朱丹溪《格致余论》第一次描写了子宫的形态:“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八.明代 1.万全: 《万氏妇人科》 、《广嗣纪要》 某些妇女因先天性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