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弟子过录本的时间辩误和其他.docVIP

《歧路灯》弟子过录本的时间辩误和其他.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歧路灯》弟子过录本的时间辩误及其他 王以兴 作者简介:王以兴(1986-),男,山东青州市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 作者简介:王以兴(1986-),男,山东青州市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西 临汾,014004) 摘要:《歧路灯》研究专家栾星先生将河南图书馆所藏的早期抄本认定为作者在新安时学生的过录本,并根据卷首题语判断该抄本的时间为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年)。据笔者看来,栾先生对该抄本时间的论断略有偏差。事实上,该抄本的成书时间应该是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年),即作者自新安返乡的那一年。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还原《歧路灯》一开始的流传情况,而且对河南图书馆早期藏本的归属有一个更科学的定性。 关键词:《歧路灯》;栾星;庚子过录本;己亥过录本 清代河南作家李绿园的《歧路灯》在被冷落了两百年后重新得到读者和学界的热切关注,其中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河南学者栾星先生对《歧路灯》及其作者有关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栾星先生校注整理的《歧路灯》和《歧路灯研究资料》是现在学界李绿园和《歧路灯》研究不可缺少的资料。然而,栾星先生在梳理《歧路灯》版本时却有一个疏漏,那就是他将现藏于河南图书馆的早期抄本没有任何比较就认定为李绿园新安学生的抄本,而且对该抄本的抄写时间判断有误。王冰最近撰文介绍了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所藏的《歧路灯》另一抄本并断定这才是作者新安学生的过录本,而河南图书馆藏本只是国图藏本的转抄本[1]。那么现在就有两个问题:一,两个抄本到底谁在前谁在后;二,成书在前的抄本是否就可以直接判定为学生抄录本的底本。为了叙述的方便,在弄清楚这两个问题之前,笔者姑且称李绿园弟子的抄本为弟子过录本。因为,笔者要讨论辨析的是弟子过录本的成书时间,而栾星先生没有任何考辨就认定河南图书馆藏本为弟子过录本虽略显武断,然而他根据该抄本卷首题语来判断成书时间的做法还是可行的,只是由于对其中某些词语的理解有误而导致了错误的论断。笔者也同样以河南图书馆藏本为判断依据(具体原因,见下)。栾星先生判断弟子抄录本抄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而笔者则认为该抄本的成书时间应该是在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 河南图书馆藏本卷首冠有过录者题语:“先生名海观,字孔堂,号绿园。筮仕南黔之印江。余于丁酉岁,从学于马行沟。敬读此书,始悟其文章之妙,笔墨之佳。且命意措词,大有关于世道人心。迨归,越明年,自春徂夏,抄于众人之手而成焉。……吕中一评《歧路灯》有曰:以左丘司马之笔,写布帛菽栗之文章。允为的评。”[2]101这段话中的“迨归,越明年”一句是栾星先生判断弟子过录本时间的根据,他在“编者按”中分析道:“绿园南返在己亥,‘越明年’为庚子,这部过录本当钞于庚子夏季,故定为庚子过录本。”[2]101-102先生在《歧路灯及其流传》一文中也重申了这个观点。该观点被后来学者所广泛接受,如胡世厚[3]、吴秀玉[4]135、徐云知[5]、孟凡仁[6]391等,还有王冰虽然认为国图藏本才为弟子过录本,但依然认同栾星先生对弟子过录本时间的判断。而笔者在思考这段题语时却发觉其意义与栾星先生的判断颇有出入,其中的关键在于对“迨归”的理解上。 从语法和情理正、反推求“迨归”本义 首先,从“迨“字在古汉语中的习惯用法和常见意义看“迨归”本义。古汉语中“迨”字有两个基本含义:一,“趁着”;二,“等到”、“直到”。当“迨”为“趁着”之意时,后面接否定句式,表示趁着某事还没有发生,比如“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 当“迨”指“等到”、“直到”之意时,后面或者直接跟时间词语,表示到了什么时候,如 “迨嘉靖朝,李攀龙、王世贞出,复奉以为宗”(《明史·李梦阳传》);或者跟动词或动词词组,表示某事情的发展时态,又具体分为事情将要发生、正在发生和已经完成三种情况,分别举例如“既防溢而静志兮,迨我暇以翱翔”(张衡《思玄赋》)、“迨至菡萏成花”(《闲情偶寄·种植部》)、“迨景镇克复,则派鲍军北渡,以解安庆之因”(《曾国藩文集》)。其中当“迨”字后接动词或动词词组时,后两种意义为常见。 至于如何判断“迨”字是否表示已经完成的意思,有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而有时则可以直接通过后面所跟词语来理解。因为“迨”字后经常接“之后”、“后”等表示动作完成的补语成分,比如“迨加粉搽面之后”(《闲情偶寄·声容部》)、“迨鼎革以后”(同上)、“迨分秧植定之后”(同上)。鉴于此,笔者揣测正是由于“迨”字表示事情完成的意义最为常见,使得栾星先生将“迨归”一句误解为“等待先生归家后”的意思了。其实“归”字本身并不指示动作已经完成,所以如果按照栾先生的解释,那么原文就应该是:“迨归家(之)后,……。”比如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终须梦》第十五回中就有

文档评论(0)

139****3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