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表演与展示:微信朋友圈“打卡”现象研究---新闻与传播学论文.docxVIP

个人的表演与展示:微信朋友圈“打卡”现象研究---新闻与传播学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PAGE 1 - 个人的表演与展示:微信朋友圈“打卡”现象研究 (湖南大学,湖南省长沙市,410000) 摘要:互联网所营造的第二媒介时代颠覆了人际关系模式,微信朋友圈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朋友 圈的“打卡”行为,作为一种自我仪式感的体现,由于具有的“表演”性质使得“打卡”成为了个人表演与展示的 “舞台”。本文以微信朋友圈中出现的“打卡”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发现朋友圈“打 卡”行为是人际交往的自我表达、塑造形象的自我呈现和寻求“客我”的自我满足。 关键词:朋友圈“打卡”;表演与展示;拟剧理论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为亚洲拥有最多用户的移动即时通讯工具——微信,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改变着人 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方式,通过微信视频、语音、文字、图片等方式,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超 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实时分享、转发与点赞,人们不用面对面就可以轻 松实现人际交往与关系构建。这大大颠覆了传统的社交模式,可以说,当前人们越来越生活 在一个“信息生态”的圈子里。 2019 年 1 月 9 日,腾讯在微信公开课 PRO 上发布了《2018 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报 告显示,2018 年微信每个月有 10.82 亿用户保持活跃,每天有 450 亿次消息发送出去。[1] 随着微信用户活跃度的提高,通过微信进行“打卡”的分享形式也逐渐成了一种热潮。从前, 打卡更多的是一种考勤方式,是企业组织管理中的一种固定形式,但随着微信新型传播方式 的出现,“打卡”一词早已突破了传统局限,演变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新型内容分享方 式。本文将重点分析微信朋友圈的“打卡”现象,并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视角出发,对 打卡行为的动因进行分析,进行相关的反思与总结。 一、微信朋友圈“打卡”的现象与特征 (一)现象 微信朋友圈的打卡有经典阅读类、英语训练类、体育锻炼类等几种形式,除了部分 APP 通过打卡返学费、打卡送积分等形式鼓励用户转发朋友圈外,大多数的打卡行为都出于用户 的自愿行为。一般来说,打卡并不限定时间和地点,只要完成学习或者锻炼任务,就可以一 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打卡”,不仅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也能够通过朋友圈的点赞、 评论等实现人际互动。 (二)特征 1.内容以成果展示为主 一般来说,微信朋友圈的打卡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 APP 的链接分享形式,另 一类是朋友圈文字配图片的内容分享形式。尽管分享的形式不同,但都是以展示成果为特征。 外部链接一般是通过分享、转发超链接等形式分享在朋友圈,必须得点击链接才可以看到用 户在该 APP 的学习成果。而在朋友圈内以文字配图片的形式进行分享的“打卡”形式,在 成果展现上较为直接,大多数是以成果截图并配上文字描述的形式出现。总之,无论是哪种 展现形式,都是以分享和展现自我为目的。 2.大多为用户主动分享 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要通过各种方式展现自己,来塑造 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2] 也就是说,生活在由互联网建构的第二媒介时代中的人们,被 虚拟现实深刻影响,以至于将虚拟现实作为营造自身形象的环境。[3] 出于借助打卡实现在 虚拟现实的自我监督和向其它微信好友展现自我、塑造形象的双重目的,大部分的用户都乐 意主动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打卡”内容。因此,除了极少数用户受部分三方软件附加的营销 策略影响,大部分用户的“打卡”行为都是主动的分享。[4] 3.“打卡”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前文说到,微信用户在朋友圈的“打卡”是一种在由互联网营造的第二媒介环境下的自 我约束,这使得“打卡”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这是因为,用户在最开始接触某类任务的时候, 是以获得一定的成果为目的的,他们通过打卡会约束自己不断地持续。不仅如此,各类三方 应用上的学习或锻炼也是有一定周期的,在某一周期内用户必须得每天坚持打卡才算是完成 任务。此外,用户为了营造自己能坚持的形象,一旦开始打卡,一般也会持续下去。但是, 这种持续性具有不确定性,有的用户持续的周期很短,有的用户持续的周期很长,因人而异。 二、“打卡”现象的动因及影响 (一)动因 俗话说:“万事皆有因”。作为信息生态的核心要素,最近几年在微信朋友圈中大火的 “打卡”现象除了三方平台的营销外,最关键的因素其实在于人类活动。因此,微信朋友圈 的“打卡”现象,实际上是一种个人自我展现与表达的”舞台表演“。其动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是一种期待人际交往的自我表达。陈力丹认为 ,人际传播是出于情感、归属与 控制三种需求 [5]。 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通过小小一个手机就可以轻松实现交流, 但是,第二媒介环境在带来人际交往便捷的同时,也淡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第二媒介 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逐

文档评论(0)

jsjft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1、本人发布文档源于互联网、个人原创和收集及整理,仅用于信息共享、技术分享,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2、欢迎使用右上角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输入您想要的文档关键字,就能找到您所需要的文档。 3、请下载试用后24小时内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