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的重点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学重点笔记——康复一班整理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经络的作用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临床的刺激点。 分为:经穴(十二经脉、任脉、督脉上的腧穴),奇穴和阿是穴。(分类及概念) 腧穴常用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取穴定位法。(各自的概念及骨度分寸法的一些常用骨度分寸) 一夫法:又称横指同身寸。是以食、中、环、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中节近端横纹为标准,四指横度为3寸量取穴位的方法 . 得气: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等针感以及医者刺手手下的沉紧等感觉。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太阴, 少阴,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腧穴的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睛明治眼疾;2.远治作用,合谷治本经所过出头面疾病;3特殊作用,大椎退热。(各自的概念及应用)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 任督二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分别循行人体的前后正中线。 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五、刺法的概念和分类: 刺法:又称“针法”,是指使用不同的针具,刺入人体的穴位(或一定部位)并施以不同的手法,给与一定的刺激,从而激发经络之气,达到调整阴阳、防治疾病的方法。 六、毫针刺法 1、提插捻转的补泻:(基本操作方法的描述) ①捻转:补,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泻,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 ②提插: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2、双手进针的种类: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适用范围) 3、晕针表现及定义及预防: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恶心欲吐、精神萎倦、四肢厥冷。 4、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7、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 8、 9、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刺手, 押手 七、拔罐方法 走罐,留罐 八、常用灸法 灸法的概念:又称“艾灸”,是指用艾绒和药物为主要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热刺激以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灸法的分类及基本操作,用法: 1、艾灸: ⑴艾炷灸:直接灸(①瘢痕灸;②无瘢痕灸) 间接灸(①隔姜灸;②隔蒜灸;③隔盐灸) ⑵艾条灸:悬起灸(①温和灸;②雀啄灸;③回旋灸) ⑶温针灸:针和灸并用,不属于艾条灸 ⑷温灸器灸 2、其他灸法:灯火灸天灸(白芥子灸、蒜泥灸、斑螯灸) 施灸注意事项: 【施灸的先后顺序】: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就大小而言,先灸艾柱小者而后灸大者。 1、 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疗 2、 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一般不适宜用瘢痕灸 3、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适宜施灸 第二部分定位及主治及特殊穴位的刺灸法 主要腧穴 一、 1、 尺泽(合穴)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肺系实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2、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 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3、合谷 (原穴)定位 主治:头面五官诸疾;外感;热病;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 4、曲池 (合穴)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五官热性病;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6、迎香  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胆道蛔虫症。 9、、颊车 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  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歪等局部病 10、下关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闭口取穴。  主治:面口病;耳部疾病。 11、天枢 (大肠之募穴)  脐中旁开2寸。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妇科病。 13、足三里 (合穴;胃下合穴)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1横指。  主治:胃肠病;下肢痿痹;癫狂;乳痈肠痈;虚劳 14、丰隆 

文档评论(0)

东方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