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第7版,笔记考点版,JerryMBurger著,陈会昌译.docx

人格心理学,第7版,笔记考点版,JerryMBurger著,陈会昌译.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6 / NUMPAGES7 人格心理学笔记 Ⅰ、什么是人格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它包括两部分内容: 1. 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跨时间,跨情境地来审查这些稳定行为方式。只要人格存在,而且行为不仅是对我们所处情境的反应的话,我们就预期,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有某种稳定性。 2. 内部过程。他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另外,外部环境对人格也有影响。 二、人格的六个流派: 对于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心理过程的产生根源,每个流派都查明并验证了人格的一个方面。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无意识的心里对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作用; 特质流派:认为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 生物学流派:利用遗传因素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 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 认知流派:用信息加工的方式解释行为的差异。 两个例子:攻击和抑郁。 例1. 攻击:为什么有些人总比别人更富攻击性?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无意识的死的本能。但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不会伤害自己,所以这种自我毁灭的冲动就无意识的转向外面,以攻击别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另一些精神分析学家解释,当人要达到自己行为的目标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特质流派:认为看重攻击行为的个体差异和稳定性。 生物学流派:认为遗传素质是攻击行为稳定性的原因之一,有些人出生就具有攻击性的素质。 人本主义流派:不承认人天生就具有攻击性,当某些因素阻碍了自然生长的过程时,就会出问题。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 认为人们是像学习其他行为一样,学会攻击行为的。 认知流派:从富于攻击性的人是怎样加工信息的这一角度探索攻击性行为。有些人更容易将模糊情景看作受到了威胁,用容易用攻击来回应。 例2. 抑郁: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抑郁是转向内心的愤怒。处在抑郁中的人存在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但人都有内在的、阻止表现出敌意的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念。因此这些愤怒转向内心,人就“向自己出气”。 特质流派:发现一个人当前的一般情绪水平是预测她今后情绪的好指标。 生物学流派:认为有些人可能生而具有对抑郁的敏感素质,更有可能在面临压力生活事件时做出抑郁的反应。 人本主义流派:用自尊来解释抑郁。那些不能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人,经常被抑郁所困。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为抑郁是缺乏强化物所致。 认知流派:认为人是否抑郁,取决于他们如何解释自己控制环境的这种无能。 三、人格与文化: 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经验影响者人格的发展,人格是存在与文化背景中的。个体主义文化(包括多数西欧国家和美国)强调个人的需要和成就,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倾向于把自己看做独立的、独特的人。相反,在集体主义文化(亚洲、非洲、中南美洲)中的人倾向于把自己归属于一个较大群体,如家庭、宗教和国家。他们对合作的兴趣胜过对竞争的兴趣,从群体成就中获得的满足胜过从个人成就中获得的满足。另外吗,行为方式也由于文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Ⅱ、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人格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00年前开创了一个综合性的人格理论。在采用催眠法治疗歇斯底里症过程中,发现了无意识对行为的影响力。 1. 解剖模型: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把这种划分称为解剖模型。 意识:意识是指人们正察觉到的想法。意识不断发生变化。 前意识:在大脑存储的信息中,意识处理的信息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量可再现的信息构成前意识。 无意识:我们内心想法的主体位于无意识当中,这里的内容无法直接接触,无法被提取进入意识,除非在极端情况下。然而无意识的内容决定了人的许多日常行为。 2.结构模型:弗洛伊德把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创立了结构模型。他认为组成人格的各个部分经常发生冲突。 本我:人出生时只有本我一个人格结构。遵循快乐原则,即,本我只关心如何立即满足个人需要,而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冲动永远存在,必须受控于健康成人人格的其他部分。他还假设本我还通过愿望实现来满足其需要,即当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时,本我会想象它的存在。本我完全隐藏于无意识中,处于意识之外。 自我:生命的头两年,自我逐渐发展起来。遵循现实原则,即,自我的主要工作是满足本我冲动,但以考虑情境现实性的方式进行。自我将本我冲动控制在无意识当中,同时也尝试着满足本我的需要,吉尔减轻紧张,但以考虑行为后果的方式进行。与本我不同,自我能在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各部分之间自由活动。 超我:大约5岁,超我开始形成。超我代表了社会的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