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建设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个团队 五个部门 医务部 人力资源部 公卫部 财务部 后勤部 六个统一 行政管理:1、牵头医院运营(法非禁止该可为)自主 管理自主 2、医共体内内设机构 选人用人 收入分配 人员管理:备案管理 共体内人员统一管理、使用、调配 自主招聘 资金管理:1、财务统一 分户核算 实行报账制 2、财政投入资金由医共体统一管理 设备统一调配 3、财政资金拨付流程的改变 财政 卫计 医共体 下拨 业务管理:规章制度 技术规范 人员培训 临床路径 专科建设 绩效管理:统一考核标准 统一分配绩效薪酬 药械管理:统一药品、器械、设备、办公用品采购和管理 从服务能力、服务动力与服务压力三个方面对医疗服务体系进行优化,以保障分级诊疗的顺利实现。 医疗服务体系的优化—能力、动力、压力 医疗服务体系的能力提升 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总量的提升与均衡配置 医疗服务体系的能力提升 1、人力资源 建立社区医生制或家庭医生制 建立以私营诊所为主体的竞争性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挑选一些已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经过全科医学培训、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临床医生作为家庭医生(或社区医生),让其承担基层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准确鉴别、及时转诊疑难杂症到专科医院的任务。 鼓励单个医生私人开办或多位医生合伙开办私人诊所,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慢性病管理等大部分公卫职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推行5+3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并定向开展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为基层培养更多合格的全科医生。 短期内加速现有基层人员进修培养。以三级医院为培训中心,二级和社区医院接受医疗技术培训,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具备基本诊治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医生。 全科医生培养 基层医护人员进修培训 基层人力资源质与量的提升 ——培养基层首诊“守门人” 医疗服务体系的能力提升 医师多点执业 放开医师多点执业,使有执业资格 的医师拥有自主选择执业方式的自由, 引导医生在基层兼职,盘活医疗资源存量,使上级医院的优质医师下沉到基层,加强对基层医师的技术指导,提升基层医师的技术水平,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增强患者的信任度,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实现提供人力保障。 上级优质人力资源的下沉 1、人力资源 医疗服务体系的能力提升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 由政府出资,进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以及村卫生室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改善基层就医条件,营造优美、温馨、舒适的环境,提高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引导基层群众接受“基层首诊”。 2、服务设施 控制大型医院规模扩张 遏制大医院的无序扩张,建议不再批准部属、省属甚至地市级医院增设床位。引导大医院积极“瘦身”,减少普通病和常见病的诊治,切实削减大医院普通门诊比例,逐步回归解决疑难重症的本来定位。 建立“大病去医院,小病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 医疗服务体系的能力提升 3、技术与设备的引入与管理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基本医疗技术以及医疗设备的引入与配备,提升“基层首诊”水平,满足基层群众医疗服务需要。 基 层 加强对大医院医用大型设备使用的监督评价 大医院 加强基层与大医院医疗技术与设备利用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大医院设备与基层共享,实现检查检验的结果互认。 共 享 医疗服务体系的能力提升 4、时 间 大医院要改变目前门诊“门庭若市”的局面,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量,合理分流到下级机构。延长单个病人门诊诊疗时间,提高病人就诊满意度。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农村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全科医生等,要加大对辖区内居民的随诊随访频次,增加在居民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上的服务时间,将“基层首诊”的内涵落到实处。 医疗服务体系的能力提升 优化服务理念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转变服务策略,发挥自己离居民居住点较近、对居民身体状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在慢性病、常见病方面取胜,遇有大病、重病及疑难杂症的患者及时进行上转,不耽误患者治疗时机。 同时,社区医生应经常深入社区,主动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落实“基层首诊”。 4、积极参与 大医院管理者以及医务人员树立成本意识,推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加强与下级医疗机构联动,对不符合本院收治条件的患者,只简单处理后转下级医院治疗。设立全科医学科,合理分流就诊患者。除急诊患者外,其它患者均应在社区、基层首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damei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