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子部·儒家·衡庐精舍藏稿.pdf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子部·儒家·衡庐精舍藏稿.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儒家: 衡衡庐庐精精舍舍藏藏稿稿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 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衡庐精舍藏稿》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衡衡庐庐精精舍舍藏藏稿稿 字数:5207   衡庐精舍藏稿 (节选)明胡直   仆向所谓本然天则者,正即良知本然之觉照无内外者是也,初未尝 黜觉照而言良知,亦未能外良知而求天则。即如好恶是觉照,无有作好 作恶是良知,亦即是本然天则者也。来教所谓不以己私参之者,故已得 之,若专认能觉能照能感应无穷者即谓之良知,则凡人之作好作恶、淫 知巧识、狂慧苛察顷刻之间千变万化者,孰非能觉照感应者为也,亦皆 谓之良知可乎?以至恣情纵欲、戕人病物者,亦孰非能觉照能感应者为 之也,亦皆谓之良知可乎?故谓良知不外觉照可也,其专认觉照为良 知,则去良知何啻千里!此皆未见良知本然无内外之则,未悉阳明先生致 知不离格物之旨,故堕于重内轻外之弊。有如此者,盖恣情纵欲、戕人 病物,则正轻外之明症也。今公反以求本然之天则者为是内而非外,是 又未悉言者之意,而似为认觉照者之地,以此为平日求尧、舜、孔子脉 落之正,恐终北行而南辕也,讵可至乎?至谓寂体透微、仁体谨节,似 又以仁体为不微者,盖仁无寂感,无显微,而亦未尝不寂不微也。今二 氏之学何尝不寂不微,而可以言仁乎?虽然,至于微,难言矣,非微不 足以见本然天则。(卷十九 《复孟两峰》,P459_460)    「独知」一语,乃千古圣学真血脉,更无可拟议者。曾子独得孔门 宗旨,其着 《大学》,推极平天下,而功夫只在慎独。子思,受业曾子 者也,其作 《中庸》,推极位天地、育万物,而工夫亦只在慎独,斯岂 可以文义求哉?往仆于晦翁独知之训未甚紧也,后因学问不得力,无可 倚,只有其中独知处耿耿不自安。已又观曾子之言曰: 「十目所视,十 手所指,其严乎?」子思又自训曰: 「内省不疚,无恶于志。」所谓 严,所谓内省,所谓疚,所谓无恶,非独知谁也?乃知晦翁独知之训, 已得千古圣学真脉,又知此训非始晦翁,乃曾子、子思自训解已明白 矣。仆尝鞫大盗,虽刑之,不肯输服。及至一二语解中其独知,盗不觉 服。所以然者,非盗不闲掩饰,以触其独知,若天所管押,虽欲掩,不 可得也。可见此知不容一毫虚假,乃天下至诚之动者也。在盗且然,而 况于学者乎?其所谓明德、所谓天之明命、所谓虚灵、所谓天理天则天 聪明、所谓仁体、所谓生理、所谓性、所谓人之生也直,皆不能外此。 吾人舍此,更何所倚?故唯慎其独知,则可以诚意而至平天下,可以致 中和而致位育,曾子、子思岂欺我哉?夫独知如此其显,是曾子、子思 自训如此其明白,岂视为突兀语而复致疑于其间哉?阳明先生虽忧传注 之蔽,所云良知即独知也,又岂能舍此而别为异说哉?今吾人止当求独 知为大头脑,其或言必慎,或止言慎独而不言必,此各因行文不同,不 必大泥也。( 《答程太守问学》P477_478)   虽然,独知一提便明,其能识独知者难矣。晦翁认独知为动时事, 不知静时炯乎湛乎不可得而昧者非独知乎?是故独无间于动静者也。近 时学者亦尝以念头初动分别善恶为独知,以念头既动为善去恶,为慎 独,此虽愈于一有用工之人,然亦未见独知之体者也。此体不假推测, 不事凑泊,不生二三,非无念也,念而未尝为念;非无虑也,虑而未尝 为虑。盖立于念虑之先而行乎感应之间,通乎天地民物古今,无所为而 不容已者是也。故古之善慎独者唯颜子,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 尝复行。所谓未尝不知,则亦未尝成念者也,岂以念头初动而后分别其 善恶乎?所谓未尝复行,则亦未尝成行者也,岂以念头既动而后为善去 恶乎?此处则真有不容混于意者。( 《答程太守问学》,P478)   来书即 《仁论》俱以中在仁前、仁在独知前为言,此似未尝证验于 心,而犹为文义与旧说牵绕故也。来书曰: 「独知是仁,不识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