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 的发现 1 SERS 的机理 2 实验特性 3 仪器及应用 4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第 1 篇有关 SERS 的文章是英国的 Fleishmann 研究组在 1974 年发表的( Fleischmann, M. et. Al., Chem. Phys. Lett. 1974, 26 , 163 )。 在文章中,他们报道了吸附在用电化学方法粗糙化的 银 电极表面的吡啶分子 在不同电位下的拉曼光谱,表明了 拉曼光谱能与电化学方法联用而测得吸附在电极表面的 分子的信息。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 urface E nhanced R aman S cattering 但 Fleishmann 认为这是由于电极表面的粗糙化,电极真 实表面积增加而使吸附的吡啶分子的量增加引起的,而没 有意识到粗糙表面对吸附分子的拉曼光谱信号的增强作用。 ? 一直到 1977 年, Van Duyne 和 Creighton 两个研究组各自独立 地发现,吸附在粗糙银电极表面的每个吡啶分子的拉曼信号要 比溶液中单个吡啶分子的拉曼信号大约强 10 6 倍。 ? 他们认为这种异常高的拉曼信号的增强不能简单地归结于银电 极表面粗糙化后吸附的吡啶分子数量的增加,而必然有某种物 理效应在起作用。 The Early Study on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1) Fleischmann, M.et. Al., J. Chem. Phys. Lett. 1974 , 26 , 163. (2) Jeanmaire, D. L.; Van Duyne, R. P. J. Electroanal. Chem. 1977 , 84 , 1. N Raman signals can be enhanced 10 5 ~10 6 ! (4) Kneipp, K.et. Al. Phys. Rev. Lett. 2019, 78 , 1667. (5) Nie, S.; Emory, S. R. Science 2019, 275 ,1102. 10 14 Single Molecule (3) Albrecht, M. G.; Creighton, J. A. J. Am. Chem. Soc . 1977 , 99 , 5215. SERS 机理的分类 ? 对于为什么一些粗糙金属表面吸附分子后,吸附分子 的拉曼散射得到巨大增强这一效应,人们提出了许多 不同的理论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 ? 由于分子的拉曼散射是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被极化而 产生极化率,交变的极化率在再发射的过程中,受到 分子中原子间振动的调制,从而产生拉曼散射光。散 射光的增强可能是由于 作用在分子上的局域电场 的增 加和 分子极化率 的改变。 ? P= α · E ? 已提出的理论模型可分为两大类:电磁增强和化学增 强 。 ? 大多数的物理类模型认为 SERS 起源于金属表面局域电场的增 强,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所提出的 局域电场增强的模型不同 。 这类模型并不需要在金属基体和吸附分子之间有特殊的化学键, 因此无法说明不同吸附分子的 SERS 的差异。 ? 但它们一般能解释为什么在金、银和铜表面上有较强的 SERS 效应,只有在粗糙的金属表面才能观察到 SERS 现象,在离基 体表面较远距离时也能观察到 SERS 增强作用, SERS 增强对 入射光的入射角的依赖关系等。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型 在所有的物理类模型中,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型在理论和 实验上都是研究的比较多的。该模型认为, 当粗糙化的金 属基体表面受到光照射时,金属表面的等离子体能被激发 到高的能级,而与光波的电场耦合,并发生共振,使金属 表面的电场增强,产生增强的拉曼散射。 这个模型能较好 地解释为什么只有在红光下才能观察到金和铜表面的 SERS 、表面粗糙化的作用等。但在假设粗糙化金属基体 表面粒子是半球形或椭圆形时,理论计算表明其 SERS 增 强因子一般不超过 10 4 。 ? 活位模型: 此模型认为,不是所有吸附在基体表面的分子都能产生 SERS 信号,只有吸附在基体表面某些被称为活位上的分子才有强的 SERS 效应。用电化学方法粗糙化的银电极表面,用欠电位法 沉积上覆盖度为 3 %的 Tl 后,吸附分子的 SERS 信号消失。该 结果证明了能产生 SERS 的活位只占基体表面很小的一部分面 积。 ? 电荷转移模型 众所周知,当一过渡金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