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doc

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1 1 中医预防控制疾病的理论基础 2 2 中医预防控制疾病实践经验 4 3 结语 7 文2: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作用 8 2认识“治未病” 8 3“治未病”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应用 9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文1: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Application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ZHUANG Qin (Center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0, China) 中医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在生活实践中同疾病作对斗争的经验总结,内容极其丰富。《黄帝内经》有句名言:“圣人治未病”。“治未病”一直被国际上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唐代名医孙思邈又发展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先生认为:实行“上工治未病”,医学将以养生保健为中心,使人人生活过得更愉快、舒适、潇洒。本文就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理论和作用作简要论述。 1 中医预防控制疾病的理论基础 依据-生长发育与生命活动规律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应”,“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这里“天、地”是指大自然、人类生活环境。“五气、五味”即自然界的氧气,各种营养素等,人体吸入氧气、加上消化吸收食物中营养成分,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又说“女子七岁、男子八岁,肾气实、齿更发长”;女子到14岁、男子16岁时“天癸至,进入青春期;女性21~28岁、男性24~32岁“身体盛壮满”;女性至49岁“天癸竭”、男性至64岁“天癸尽”,步入老年期;“八十岁,肺气衰,百岁,五脏皆虚而终矣。”认为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衰老、寿终是有一定自然规律和应得“人寿年限”的。 目标-健康生存和提高期望寿命 《内经》首篇着重提出:“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原因为是“其知道者(懂得生命活动生、长、壮、老、终规律),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1]。”用现代的话说,即健康生活,期望寿命,须由预防控制疾病来实现。 对象-健康、“未病”及疾病 对于“健康“的中医解释,“体力强壮曰健;乐为康。”健康乃体质强壮,精神愉快之意。若健而不康,或康而不健,都不是完美的生存质量。这一认识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对于疾病古、今有异同的解释。中医学认为:“无疾,健康人;初患苦为‘疾’,疾甚为‘病’。疾是初级阶段,有痛苦但症状不一定严重,尚未达到“病”,即处于“未病”状态。疾甚、重疾,谓之“病”,即已经出现躯体、机能或精神心理的不正常。由此,中医学将人的生存状态分为健康、“疾”、“病”三个层次。“疾”的含义是“未病”,即“亚健康”状态,是介于第一态“健康”与第二态“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这种状态,人的机体虽无明确疾病,却表现出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等改变,处于疾病前驱期,最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即“未病先防” 前提-疾病发生机制与致病因素 健康正常人,中医又称为“平人,平人者不病,形肉气血必相称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表示机能、兴奋等;阴表示物质、抑制等。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内、外环境之间必须保持对立统一平衡。如果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人体的相对平衡被打破,即“阴阳失调”,疾病也就随之发生。导致“阴阳失调”的因素即“病因”,中医学概括为三大类:即外界因素,如“外感六淫、疫疠之气传染”;体内因素,如“内伤七情”(情志刺激、神经精神因素);外伤、劳逸、饮食所伤(社会、生活环境、自身人为因素)等,为疾病预防控制指明了方向。 法则-扶正祛邪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一是由于人体功能紊乱、正气相对虚弱;二是邪气对人体的影响。关键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正气”旺盛,邪气就不易侵犯,不会发生疾病;只有在人体的正气相对虚弱,不足以抵抗致病因素时,才引起疾病。因而提出“治外之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治

文档评论(0)

code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