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_2.ppt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_2.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道家的学派特征: (1)“道”是万物的本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 (2)“有”和“无”的辨证同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二章》) (3、)“无为而治”的思想 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道家思想的学派特征: 第一,道家是先秦诸子中最哲学化的一个学派。 第二,道家在关注世俗人生的同时,为自己在精神上找到了一个绝对自由的“逍遥”之境。 第三,道家的“任运自然”和“清静无为”对儒家的过于事功是一个有力的制衡。 *纵观以上儒道两家学说,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他们的异同。 从同中求异看: 第一,儒家注重人事,道家尊崇天道。 第二,儒家讲求文饰,道家向往自然。 第三,儒家主张有为,道家倡导无为。 第四,儒家强调个人对家族、社会的责任,道家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 从异中求同看,道家和儒家既相互接近、又相互沟通。 第一,在天人关系上,儒家虽然有“天人合一”之说,但其主调仍然是宗法伦理,所以天人谐调还是要归结为人际谐调。道家有所不同,它既以超脱社会伦常为目的,于是把复归自然当作寄托身心的不二法门,这就使天人谐调从人际谐调的从属地位独立出来而成为人生的“第一义”。而且,道家所谓的“自然”决不等同于儒家的天命或天理,它是一种超功利的境界,带有玄思的品格和自适的情趣。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能够补救儒家思想过于事功的缺陷,给局限于人伦道德的儒家学说打开一个新的天地。 第二,儒家在济世无门,壮志难酬的困境中,发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妙谛,而这恰恰是通往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之门径,由“独善”而至超脱了功名利禄,这样,儒、道两家从这里由对立走向了互补,相反而又相成。 3.法家学派的思想内容 法家的先驱人物是齐国的管仲与郑国的子产,后有所谓的齐法家、晋法家、秦法家之称,此派与儒家的礼治相对立,主张法治。代表人物有李悝、慎到、申不害、和商鞅等。在他以前,法家有三派,各有自己的思想路线。一派以慎到为首。慎到与孟子同时,他以“势”即权势为政治和治术的最重要因素。一派以申不害为首。申不害强调“术”(办事、用人的方法艺术,也即政治手段)是最重要的因素。另一派以商鞅为首。他最重视法(法令、法制)。法家的思想对封建君主集权国家的建立及其政策有重大影响。 (1) 法:就是法令 (2) 术:就是君主驾驭臣民的权术 (3) 势:就是国君的权位。 法家学派特征:法家的思想方法是一种“矛盾不可和而解”的专讲对立的极端辩证法,其特点有二:其一,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严刑峻罚。其二,在文化政策上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战国时期,韩非的法治思想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的学说适应了当时由诸侯割据过渡到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它起到了巩固新兴封建制度的作用,促进了秦政权的统一。 二、周人的文化维新 周部落原来活动在渭河流域,周的始祖是姬弃,后经周文王姬昌广求人才,四面征战,统一了一些部落,周武王姬发继位后,在河南孟津与800诸侯会盟,兴兵灭商。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存世约800年,共传30代37个王。商周的分界是公元前1046年。电视剧《封神榜》就是在武王灭商的史实基础上演义而成的。 周王朝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文化维新。 (一)宗法分封制度。 这是西周建立后,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国家政治制度。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范式正是肇始于此。 1.分封姬姓贵族子弟 2.分封伐纣灭商的功臣 3.分封殷商后代 据荀子的说法,西周初年一共分封了70多个诸侯,其中姬姓的达53个之多,但实际的数目恐怕比这个还要多。另外,规定周天子的王位和诸侯的封爵由嫡长子继承。 (二)确立了礼制 1.《周礼》:也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经典之一。讲周朝官制,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官制记录,也是世界最早最完整的官制记录。周礼的内容丰富多彩,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确立了君臣的礼仪原则。一是

文档评论(0)

191****005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