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基础设施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应用指南.pdf

质量基础设施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应用指南.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质量基础设施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应用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质量基础设施碳达峰、碳中和应用的总体原则、质量基础设施因素、评价 与改进的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质量基础设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 简称 NQI ,是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要素形成的体系, 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 3.2 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 NQI one-stop service 通过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要素资源,面向企业、产 业、区域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 3.3 碳达峰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peak 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 过程,是二 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3.4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 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3.5 碳排放 carbon emission 指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 化与林业活 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向大气的排放,以及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间 接温室气体向大气的排放。 - 2 - 3.6 碳汇 carbon sink 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3.7 碳循环 carbon cycle 是一种生物地质化学循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中交换。 4 总体原则 4.1 以“计量筑基、标准引领、双检支撑、认可立信、产权保护”为总体原则,以新能源、高 耗能、温室气体、碳汇资源等为基础,规划布局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全链条融合发展,为国家 “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2 以大健康、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产业为引领,助力产业 转型升级,推进 NQI 服务体系建设,助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 4.3 推进 NQI 领域科技创新,支持开展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领域的质量基础设施共性关 键技术研究,赋能低碳产业发展。 4.4 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融合要素资源,加强一体认证、云端互链、数 据互通,引导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服务,综合应用,为企业提供计量、标准、检验 检测、认证认可“一站式”绿色低碳技术和咨询服务。 4.5 实现质量基础设施与“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的精确互联和精准匹配,共同支持“碳达峰、 碳中和” 目标,夯实产业基础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5 质量基础设施因素 5.1 计量 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发挥计量技术在 NQI 中的基础作用,推进碳排放、碳中和关键量 值可测、可溯源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加强基础前沿、共性关键、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 究。 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碳计量监测、碳计量审查和评价等制度,推进能源计量与 碳计量有效衔接,制定碳排放计量模型、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等计量技术规范,为碳交易、碳 - 3 - 核查等提供计量支撑;开展碳相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标准物质量值比对,加强碳相关计 量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 健全计量服务体系,搭建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碳计量技术资源,为政府、行业、 企业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专业化的碳计量服务;建立健全电力、钢铁、建筑等行业领域能 耗统计监测和计量体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计量数据的采集、监测、分析和应用。 建立能源计量审查制度,加强能源计量审查、能耗在线监测、能源计量服务,强化重点 排放单位的碳计量要求,组建专家团队为重点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提供精准服务,开展协同 攻关。 建立新能源交直流充电储能系统、新能源电动 (氢能)汽车检测设备检定、校准等综合 计量技术能力体系,建立健全碳计量相关的氢能、光能、风能、电能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312413300004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