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完整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劝学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分析课文的内容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关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归纳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劝学》这篇课文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就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那么,课文中作者是如何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请同学齐读一二段 2.组织讨论以下问题 (1) 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日”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明确: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论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2)课文有哪几个分论点? 明确:三个分论点。一、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三、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3)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 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明确:“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4)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 明确: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5)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 “非利足” “非能水” ? 明确: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 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6)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 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3.背诵课文,体味课文的语言风格。比较本单元已学过的三篇课文的语言特色。 《劝学》:善于使用比喻说理,正面设喻与反面设喻结合,设喻与说理结合灵活,善于运用排比句,文章富有气势。 四、总结、扩展 《劝学》这篇文章是以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他认为人的聪明才智、道德品行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他特别重视学习。在课文中,他强调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五、布置作业. 学习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写一篇有关学习或加强修养的短文。 《劝学》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 鞣以为轮,其曲中规(“鞣”通“揉”, 用火烤使木弯曲,.....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今义:与“真”相对。 5.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今义:金银。 6.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 古义:脚或腿; 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 古义:容身,托身; 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文档评论(0)

151****0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