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docxVIP

论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

一、概述

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是中国近代法律史上一段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篇章。此次争论发生在清朝末年,当中国面临着深重的社会危机和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之时,传统礼教观念与近代法理思想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这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修订《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不悖离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

争论的一方是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他们坚守传统礼教,认为法律应该与道德紧密结合,尤其应符合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他们看来,修订新律应“浑道德与法律于一体”,尤不应偏离中国数千年相传的“礼教民情”。另一方则是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他们基于对清朝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及对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深入理解,主张大力引进西方近代法律理论与制度,运用“国家主义”等西方国家的“通行法理”,为彻底改革中国旧有的法律制度辩护。

在这场争论中,双方围绕多个关键法律条款的存废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例如,“干名犯义”条款的存废问题,就反映了双方在法律与道德关系处理上的不同立场。法理派认为这一条款应予以废除,而礼教派则坚持保留,认为这体现了对纲常名教的尊重。双方在“存留养亲”制度、“无夫奸”及“亲属相奸”等问题上也存在显著的分歧。

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不仅是一场关于法律制度改革的争论,更是一场深刻反映不同社会群体在道德、伦理和价值观方面差异与冲突的文化冲突。这场争论对于推动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促进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思想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为我们今天思考如何平衡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推动法律制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1.清末修律的历史背景

在深入探究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清末修律的历史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逐渐发生变化,然而封建法律却几乎原封不动地保持着,这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逐渐认识到法律变革的必要性。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廷在危机中被迫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逃离北京的过程中,发布了罪己诏,其中明确提到了“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须议更张”的修律意图。这表明了清朝统治者在面对内外压力时,开始考虑通过法律变革来寻求国家的出路。

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护并扩大在华利益,也积极推动清政府进行法律改革。他们希望通过改革使清朝法律与国际接轨,从而更方便地实现其在华的侵略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1902年,清政府任命刑部左侍郎沈家本和出使美国大臣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正式开启了清末修律的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清末修律并非一场简单的法律变革运动。它是在中华文化传统的深厚影响下,试图通过借鉴西方法律形式来维护封建统治的一场复杂而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礼法之争成为了修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在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复杂矛盾和冲突。

清末修律的历史背景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社会环境,其中既有内部的社会变革需求,也有外部的国际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末修律成为了当时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礼法之争则是这一变革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议题。

2.礼法之争的概述

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是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传统礼教派与法理派围绕新律草案进行的争论。这场争论主要聚焦于新律是否应体现传统的纲常名教精神,以及新律的体系、风格是否应与传统律典相协调等问题。礼教派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他们坚持维护礼教纲常,主张在修订法律时应充分考虑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和礼教精神。而法理派则以沈家本、伍廷芳为代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法律思想,推动中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

这场争论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法律变革的不同看法和态度,也揭示了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理念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礼法之争的实质在于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变革之间的关系,以推动中国法律的现代化进程。

在这场争论中,双方的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礼教派过于强调传统礼教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法律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法理派则过于追求法律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忽略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

最终,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以双方的妥协和调和而告终。新律草案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方法律思想,同时也保留了部分传统法律文化的元素。这种妥协和调和既体现了中国法律变革的渐进性和复杂性,也为中国法律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论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这篇文章的“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段落中,我们可以这样写: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清末修律过程中的礼法之争,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动因,以及这场争论对清末法

文档评论(0)

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数字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9日上传了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