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中小学学生定义方式重构.docx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中小学学生定义方式重构.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中小学学生定义方式重构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传统的学生定义方式过于侧重抽象的知识掌握和认知能力,未能充分捕捉学生在身体参与、情境互动以及个性化发展等核心特质上的多样性。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对中小学学生定义方式进行重构的探索,强调学生认知过程中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生由知识接受者向建构者、技能模仿者向情境应用者、孤立学习者向协作共建者的转变。这种重构旨在全面认识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并为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具身认知理论;知识建构;情境应用;协作共建

传统视角下的教育把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过程局限在人脑中,身体往往被看作是执行外部指令或任务的机械工具,其角色主要局限在物理动作的执行上。然而,具身认知理论颠覆了这一传统视角,它强调身体不仅仅是物理动作的载体,更是我们感知世界、理解信息、形成认知的重要媒介。身体的感知、体验、动作等都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认知体系。通过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教师可以重新定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位置和角色,设计更具有情境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身体参与、情境互动中感知、体验、实践道德知识,从而促进其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形成。

一、困境审视:传统学生定义方式的局限与挑战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学习型社会已然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发展理念及价值追求,建构学习型社会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也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1]我国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道路上,同样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选择。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今后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2]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3]。在这样的学习型社会下,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这就对学生定义提出了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被视作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教师负责传授知识、技能,而学生的任务是掌握和消化这些教学内容。这种观念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如东汉学者班固在《白虎通·三教》中所言:“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教育通常被視为一种模仿和学习的过程,其中教师的教导成为学生吸收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而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对促进学生全面学习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于是将改革的重心放在了“教师应该教授哪些知识,如何教授”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就被定义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把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和关键者,甚至把教师的教学水平当作学生学习效果最关键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这种二元对应关系往往过分聚焦于知识传递与技能习得,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在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以及个性特质等多方面的成长需求。在这种定义下,学生被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他们的思想品德因素、情感状态以及个人兴趣等被置于次要地位,甚至被完全忽略。

事实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线性的对应关系,[4]换而言之,学生本身才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中小学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更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兴趣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中小学阶段,我们更应当重新审视并重构学生的定义方式。学生不应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更应是知识的探索者、学习的主体和创新的源泉。他们拥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都是传统学生定义方式所未能充分重视的。传统的定义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传统学生定义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衡量,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并且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想品德的塑造、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个性特质的展现。这些因素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决定着他们未来的人生方向和社会责任。此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变革,传统学生定义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并重构对中小学学生的定义方式。

二、理论溯源:具身认知理论及其在学生定义中的应用

具身认知理论,起源于哲学领域的身心关系探讨,后由心理学领域的先驱者深入发展,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核心地位。20世纪末,拉考夫等人提出的具身认知理论将以往身体被认知主体分离的“离身认知”转向了身心统一的“具身认知”,认为大脑并非认知过程中的独有来源,身体在特定情景里与大脑交互耦合,在完成行为目标的同时,身体及其知觉替代了复杂内部心理表征的需要,形成大脑、身体、环境之间的相互嵌入。[5]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感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都是在身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塑造而来。如果将人的认知过程看作计算机运算过程,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