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笔记.docxVIP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笔记

第一、二讲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概念以及提出

概念:

“中”字泛指‘中原”或“中国”早在三千年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以宝鸡出土的青铜礼器“何尊”铭文为证),系地域概念;而”华”字泛指世世代代生活在这边辽阔土地上的人们之共同族源。

2.“中华”一词的源起

(1)“中华”一词在中文最开始并非以一个整体词组的形式出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中夏、华夏、诸夏、诸华等词就已经在典籍中出现,可是说是“中华”一词起源的前身。

(2)《管子?小称》中有“尝试往之中国诸夏蛮夷之国,以及禽兽昆虫之地;皆待此而为治乱”。

(3)《左传?定公十年》中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内容。

3.“中华”一词所拥有的含义※

(1)“中华”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天文志》,在该及在中国,“中华”是作为宫门的名称使用。

(2)作为“地域”含义。《晋书.刘乔传》中有”今边陲无备豫之储,中华有茂轴之困“

(3)作为“文化”含义。如《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中,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82年),向苻坚苦谏的苻融说:“国家本戎狄,正朔会不与认;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

(4)作为“民族”含义。《唐律疏议.名例》云:“中华者,中国也”

4.“民族”一词的溯源

一为日文移入说二、为英文舶来说

三、(为本土产生说。1903年,孙中山的文章中出现了“民族”,1904年开始出现了“民族意识”、“民族运动”、“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族思想”等词。1912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到,“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5.“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最早什么时候提出的?※

(1)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其云:“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之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

(2)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提到“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阙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6.“中华民族”概念的确立和演绎

(1)梁启超先生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过程经历了从“民族”到“中国民族”再到“中华民族”的过程。

(2)“民族”,始于1899年的《东籍月旦》中

(3)“中国民族”,始于1901年《中国史叙论》中。

(3)“中华民族”,始于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

注: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并将中国民族的演变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上世史。第二,中世史。第三,近世史。”

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1)(费孝通)提出来的

(2)多元统一性的形成: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六大特点:

(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在着一个凝聚的核心,这个核心先是华夏族团,后是汉族。汉族人主要聚居在农业地区,同时大量深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形成一个点线结合,东密西疏的网络,这个网络正是多元一体格局的骨架。

(2)汉族主要从事农业,少数民族中很大一部分从事牧业,但汉人的大小聚居区和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呈马赛克式地穿插分布,因而多种生产方式互为补充。

(3)除回族、畲族外,少数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汉语已成为共同的通用语言。

(4)导致民族融合的具体条件是复杂的,但汉族的农业经济是促进民族融合以及保持自身凝聚力的来源。

(5)中华民族成员众多,人口规模大小悬殊,是个多元的结构。

(6)中华民族成为一体的过程是逐步完成的。

第二节“中华民族”相关问题的厘清

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国与族

(一)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争论

1.1904年,陈独秀主张建立单一民族的现代国家:“一国的人民,一定要是同种同历史、同风俗、同语言的民族。所以在现在的各国,都是一种人,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叫做‘民族国家主义’”。

2.以顾颉刚为代表的边政学派认为:“要放弃中国本部、边疆、民族等容易被利用的概念,强调在中华民族之内不分出什么民族,对内没有民族之分,对外只有一个中华民族。

3.费孝通对顾先生的观点进行了质疑,认为:“State译作国家(国族),Nation译作民族(接近于ethnicgroup),认为中国不仅仅存在汉、满、蒙、回、藏等民族,因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国族与民族的关系

当今的“民族”一般

文档评论(0)

Deep-se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