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三个主要阶段及特点.pdf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三个主要阶段及特点.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三个主要阶段及特点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三个主要阶段及特点

第一次经济结构调整:1979—1984年

由于从1958年起到1978年,中国经济建设除了1961—196

5年的调整时期以外,许多年份都犯了盲目追求“生产高速度、建设大规

模”的错误。同时在建设过程中,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

业;在重工业的建设上,片面强调“以

钢为纲”,忽视能源和交通运输业,在重工业内部,则片面强调自给自足,

忽视协作配套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如此日久天长就形成了畸形发展的经济

结构,某些重工业部门过分突出,而农业、轻工业、能源工业、交通运输

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相当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效

率低下、浪费严重、投资成本大而效益低成为这种畸形经济结构的特征。

此外,城镇大量失业人员的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居民收入难以提高,生活

水平长期未能得到改善。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1979年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通过

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价格、财政等政策,调整了积累和消费

的比例,加快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使得农业的基础地位开始明确,轻

工业与重工业之间比例得到调整,能源供应得到较好的改善。但是在这一

时期,又出现了加工业发展过快的新问题。由于基础设施、原材料工业跟

不上加工工业的发展速度,供求矛盾开始突出,加上农副产品的供应增速

跟不上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增长,通货膨胀开始出现并越发严重,为此,自

1988年起,中国政府开始了第二次结构调整。

第二次经济结构调整:1988—1991年

1988年9月,中国政府提出了治理整顿、全面深入改革的方针,在大

力治理通货膨胀的基础上,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此次调整主要是通过调整

投资结构和贷款结构,在消除经济过热的同时,实行向部分产业和企业“倾

斜”的政策,把其他方面压缩下来的资金、原材料、能源和运力集中支持

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使得农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产业增加了有效供给。这次调整尽管有效地增加了短缺商品的供给,抑制

了通货膨胀,但只是缓和了部分经济结构方面的突出矛盾,并未能从根本

上解决结构失衡的问题,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

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1992年出现的新一轮经

济过热使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地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仅没有得到优

化反而有劣化趋势,最终成为1994年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诱因之一。

从前两次结构调整的情况来看,由于经济体制上缺乏对部门、地区结构调

整的机制,调整手段基本上是依靠对投资规模、投资项目和对国有银行信

贷规模的行政性控制,其实际效果十分有限。加之这两次调整只是一种增

量式的调整,对巨大经济存量的问题则基本没有触动,因而中央政府的调

整目标最终往往难以实现,致使结构性矛盾反复出现。1991年以后,

尽管结构调整的工作仍在陆续进行,但基于同样的原因,经济结构并未出

现明显的改善。

第三次经济结构调整:1997年以后

1993年下半年以后,为了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加强了

宏观调控,利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抑制需求膨胀,同时继续推进

了价格体制、流通体制和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的改革。至1996年,宏

观调控已经收到明显成效。但是,在经济总量平衡状况明显改善的情况下,

结构性矛盾再次突出。原来存在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不仅没

有改变,某些方面的“瓶颈”状况更为尖锐。此外,“大而全、小而全”

和盲目重复建设问题还很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

为此,1997年以后中国政府再次加大了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此次调

整的主要内容是:

加大产业政策执行力度

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从《纲

要》出台后的实际情况看,产业政策并未对经济结构产生明显影响。其原

因主要是重点支持的行业范围较大(占GDP的比重超过50%),政府

能够提供的支持能力却明显不足。同时政府缺乏推行产业政策的有效手

段,各个部门和环节之间的协调相当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1998年中国政府选择了纺织、煤炭、建材、钢铁、汽

车和石化6个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工业行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

重点。结构调整工作首先从纺织行业取得突破。鉴于生产能力过剩是该行

业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中央政府制定了纺织行业压锭计划,要求在3年

内压缩1000万纱锭,占原有生产能力的1/4。2000年,又要求

纺织行业淘汰30万落后的毛纺锭。由于中央政府强有力的监控和鼓励政

策具体到位,更由于纺织品市场长期不景气,企业无法继续维持,因而此

文档评论(0)

151****5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