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及策略.docx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及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阶段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也不符合我国教育部门对基础教育的规划。在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诸多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着重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意在使父母们树立充分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以此来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现状,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着重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幼儿攻击性行为在性别和年龄无显著差异,但在父母教养类型有显著差异。幼儿父母教养类型人数以民主型最为突出,可以看出父母教养水平总体较高,但专制型与放任型也占有一定比例,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也值得我们关注。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掌握正确教养方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二是凸显父亲教养职能,三是抓住幼儿身心特点,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四是积极主动沟通,做好家园共育。

关键词:幼儿;幼儿攻击性行为;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及策略前言

幼儿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现阶段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教育的目标上提出了诸多要求,即有团结合作精神、有同情心、喜欢与人交往,落实这一教育目标与父母、学校、社会的共同教育息息相关。现如今校园暴力现象层出不穷,对于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非常不利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也同样不符合我国教育部门对基础教育的规划,有相关研究表明,早期存在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长大以后更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加者。[1]生理、心理、家庭环境及大众媒体等多种原因造成了学前阶段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此中,幼儿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受到的影响也伴随其一生,家庭中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教育始终贯穿孩子的一生。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决定着孩子初始接人待物的行为,这是培养幼儿良好社会品质开始的地方,幼儿攻击性行为与父母的教养方法密切相关,良好的教养方式可以带给幼儿积极乐观的心理体验,有益于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与健全人格的发展,对于提高幼儿的社会能力也有着一定的效果。本文在这个背景之上,着重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期望得到父母与教师的重视,改善自身的教养方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沧州市金摇篮幼儿园的幼儿、幼儿园的老师和幼儿父母。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选择在沧州市金摇篮幼儿园,对父母发放相关问卷,总共发放455份,其中的有效问卷430份,有效率达95.15%。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家长版)》从0到2计分,分别表示“无”、“有点”、“明显”。得分超过常规得分区间,就评定该幼儿有攻击性行为。男孩和女孩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在我国,男孩的调查分数如若处于19分-20分之间,女孩的调查分数处于18分-19分之间,则会被评定该儿童具有攻击性行为。此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9。

采用由杨丽珠编制的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一共包括40道题,采用了“五分制”的评分方法。每道问题有共有五个选项:“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五个选项分别对应着1-5分。该问卷把父母教养方式设定成5个维度(溺爱型;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不一致型)。且最终的分数的高低代表了父母教养方式在不同维度中表现的明显程度。此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24。

1.2.2访谈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4名教师进行访谈。上幼儿园之后,与幼儿相处时间最长的是幼儿教师,所以,幼儿教师更能掌握幼儿的行为,也更能全面的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本次访谈的提纲采用李欣“针对教师角度下看待幼儿攻击性行为”来自拟的提纲。

1.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研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概念,还有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概念的,并通过相关的问卷数据分析,来探讨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为了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养观念,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减少攻击行为,助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1.3.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幼儿的健康成长问题一直都是家长极为重视的问题,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是否存在攻击性行为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针对攻击性行为提出了本能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死”的本能会使个体通过“攻击”这种方式,将积累的能量释放,尤其是进入到幼儿园并进行

PAGE4

了集体生活之后,这种攻击性的行为甚至会更加频繁的出现。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成因有许多方面,其中父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