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插秧歌》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6.2《插秧歌》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万里插秧歌6.2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贰梳理诗歌内容,把握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情感。壹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叁感受劳动精神,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写作背景诗杨万里广泛地向前辈学习,但又绝不为前辈所固,别转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五十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创造了他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词杨万里所作词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散文杨万里的散文中亦不乏佳作,他为文兼擅众体,步趋韩柳(韩愈、柳宗元)。其作品中密栗深邃、雅健幽峭之处,尤与柳宗元相似,友人以此推崇杨万里,他也如此自认。

写作背景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CONTENTS整体感知壹跟着范读朗诵诗词,标注读音、划分节奏。勾画重点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整体感知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móu)/蓑(suō)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唤渠/朝(zhāo)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shì)/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假如学校即将举办谷雨诗会,班上要推荐一名同学参加,《插秧歌》为指定篇目,请你跟着诗歌配乐进行朗诵,展现自我的朗诵风采。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轻重。

整体感知兜鍪: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胛:肩胛渠:他半霎:极短的时间莳未匝:这块田里还没栽插完毕。莳:移栽匝:布满,遍及照管:照料,照看。这里有“提防”的意思。译文: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

整体感知假如谷雨诗会需要你提供一个配套的朗诵背景视频,你会选取《插秧歌》中的哪几幅劳动图景?请你用简洁的四字词语加以概括。提示:可运用诗歌中出现的动词来概括。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唤早餐图农夫应答图

CONTENTS深入探究贰反复吟咏诗句,品味诗句的画面美和音韵美,并思考下列问题

整体感知忙艰辛吃苦耐劳勤奋乐观提炼诗眼品诗情如果要你给诗歌定一个“诗眼”作为朗诵背景视频的主题,你会选择哪一个字?为什么?其中蕴含了什么情感?

知识拓展了解种植水稻的步骤①育苗:在苗圃、温床、温室或直接在水田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②抛秧:水稻已经长成秧苗,在长得不高的时候就把它抛在田里。③插秧:育种的时候水稻比较密集,不利于生长,经过人工移植或机器移植,让水稻有更大的生存空间。④施肥、杀虫:水稻长成后需要及时补充肥料和杀虫,否则可能减产甚至绝收。⑤排水(补水):水稻前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水量,农民需要根据天气状况和田里的水量进行排水或者补水。⑥收获:水稻穗变黄后,要及时采收并晾晒。

深入探究思考1:这首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是如何体现的?“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一联两句,各出现两个“田”两个“儿”,相映成趣。整首诗,除首句不押韵,其余7句皆押韵,以平声韵为主,音律和谐。整首诗歌,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描绘劳作的场景,自然轻快,朴实畅达。全诗在描写劳作场景的时候运用到大量的动词,“抛”“接”“拔”“插”“唤”“歇”“低头”“折腰”“不答”等词,不断的切换着画面与场景,富于变化之美,流畅轻快。重复用词叠相呼应一韵到底富有韵律通俗晓畅节奏轻快巧用动词富于跳跃

深入探究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1)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2)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