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题及写作指导30练.docx

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题及写作指导30练.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题及写作指导30练

1阅读漫画,根据要求作文。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漫画作文需要整体把握漫画内容,关注画面的细节及其夸张部分,尤其是品味画面中的文字信息,体会文字信息中的深层含义。画面中是一个在纷飞的碎片中低头迈步前行的人,身形因为碎片而模糊,文字信息为“谁又不是/一边破碎/一边前行”。

首先,根据画面精准明确概念及内涵,根据文字信息,“谁”在此是表任指,从画面一般会想到重点写人,其实也可以是自然界中的山川鸟兽,草木虫鱼,更可以是集体、国家。“破碎”的具体指向可以是理想、梦想的破灭,过去的消亡,可以是观念的颠覆等。“前行”可以是拼搏、奋斗、进取,也可以是蜕变、成长、成熟;可以是逆流而上,亦可顺势而为,象征着一切往前走的历程。

其次,学会由表及里,追因溯源:追问“破碎”的原因,即“为何破碎”,一般源于失败、挫折或者是前行中遇到的所有的痛苦。

最后,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破碎”与“前行”是同时发生,共生共存。可以探讨前行和挫折的关系,分析成长过程中的自我重构,学会在破碎中发掘自己的价值,悦纳自己,成就自己。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这车好漂亮”“红旗车,国产的”……中美元首会晤期间有关红旗汽车的互动,一直高挂在社交网络的热搜上。作为中国的国产汽车品牌,红旗汽车代表着中国制造和自主创新的成果,体现了以中国汽车为代表的中国品牌的崛起和全球竞争力。

材料二: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大大提升,不再唯“洋”是举。“中国文化”“历史国风”逐渐成为彰显个性的符号。

学校即将举行“我看国货(或国潮)”的主题征文活动。请你以学生身份,参与征文。要求结合材料,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为多则材料写作。首先,认真审读两则材料:材料一为“热点事件+观点”模式,从中我们了解到,红旗汽车体现了中国制造和自主创新的成果,以及中国品牌的崛起和全球竞争力;材料二则指出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大大提升。综合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将“国货”和“国潮”作为切入点,探讨年轻人对国货和国潮的态度和认同,以及国货和国潮在中国文化自信提升中的作用。

在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从红旗汽车与中国文化、历史国风的结合,红旗汽车的发展历程和自主创新成果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或身边的现象,探讨年轻一代对国货和国潮的态度和认同。当然,还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年轻一代在国货和国潮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问一些青年人:距离你家最近的菜市场在哪里?你父母在工作中有什么烦恼?你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未必能说得清。这类现象被称为“附近的消失”。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现象类作文题,与青年人当下的生活体验有关。“附近”既可指地理空间上不远的地方,也可指心灵距离等虚化空间上不远的地方。材料中列举了三类“附近”,既有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菜市场,也有血浓于水的父母,还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关乎物质存在,更关乎内在精神。所谓“附近的消失”,是人们对“附近”的感觉、了解、认知等主观体验的缺失,而不是“附近”在客观事实上的消失。此类“附近的消失”比比皆是,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感悟和思考写出对“附近的消失”现象的特有认识。

作为一种现象,“附近的消失”产生的原因需要进行多方位分析。它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理应正确看待,既不可一味迎合,也不必断然否定,关键是要去粗存精,对其中存在的种种隐忧探寻应对之策。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参考以下立意角度:

1.对“附近的消失”进行追因分析;

2.着重分析“附近的消失”的危害和影响等;

3.探寻应对“附近的消失”的对策。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信息化时代,海量的信息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说:“人类精神生活中最独特的一件事情,是人们会不断地超越所给的信息。”

材料中“不断地超越所给的信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指导

曾听到这么一种说法,青少年现在一周接收的信息量等于1975年时一年接收的总量,信息过载已经是时代病症之一。对此,杰罗姆·布鲁纳提出要“不断地超越所给的信息”,“超越”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切方式。区别于文档软件对信息的剪切、粘贴、格式化,我们的“超越”应该有理性的拓展探究,应该有感性的合拍共情。换句话说,就是延展信息的广度,挖掘信息的深度,感知信息的温度。这样才能超越信息“其然”,抵达其“所以然”。再延伸开,是否还有其他“度”可以拿来分析,例如速度、密度、高度等。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