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育中审美素养评价初探 论文.docx

中小学美育中审美素养评价初探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美育中审美素养评价初探

摘要:面对时代的高速发展,美育也在寻求转型升级。毫不夸张地说,工具替代性、智能科技转型、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等社会的机械式进步很有可能会使人变笨,未来某一天人类甚至会失去对世界的控制性。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也是审美素养所面临的难题,审美素养本身具有生命意义,是不可以被机械式替代的,期中感受性发挥的作用会贯穿终身,它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审美素养的评价标准不应该被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模式和框架中。

关键词:美育,审美素养,感受性,时代意义,评价标准

引言: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并已在多省市进行中考美育试点工作。那么如何改革、如何考试就成了现阶段中小学美育中审美素养评价的重要问题,笔者从现阶段中小学审美素养评价存在的问题、评价方法、及意义三方面探究审美素养评价,通过大众对美育的认知偏、差死板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的问卷调研掌握学生眼中的理想化评价方式等为出发点和探究内容,对美育评价改革进行了初期的探索,希望对学校美育的改革推进工作有借鉴意义。

一、美育时代背景及目标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学校美誉工作提出明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2035》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开齐开足美育课,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9年《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持续推进学生艺术素质测评;202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并提出要推进评价改革。

在美育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这就需要一线的美育工作者从中挖掘美育工作薄弱环节,做好学生审美素养的评价标准。

二、现阶段中小学审美素养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意义上,美育,全称为审美教育,以培养理性与感性统一、人格健全的人作为美育的基本宗旨。审美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地域、文化、阶层、年龄、性别等多方面的差异会带来千差万别的审美情趣,品味的高低和格调的雅俗各有不同。中国的园林文化讲究无序之美;西方的巴洛克园林讲究的是古典的、几何学秩序的数学化的美;英国现代园林讲究不规则的自然美。而对于这种差异性的审美素养评判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这也是现阶段中小学美育素养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众对美育概念的认知偏差

美术、艺术、科学、技术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美育是通识性教育,不仅限于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等,而是贯穿了全学科、全社会、全空间的艺术形态,是人文与科学的跨学科交叉领域。现阶段美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校、社会、家长对于美育存在广泛的、大面积的认知缺陷,包括美育工作者本身也存在的问题是艺术与文化的互相排斥,忽略了美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价值就是它的融合性。

审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力,它囊括世界万物,包括空间、环境、光线、声音等等。诸多关于美的理论也“不光解释为什么绘画和交响乐很美,同时也解释为什么(有些)落日和花草也很美”,以及解释社会美,乃至科学美。同样,美育的概念不仅仅是感知万物美好。例如,文学作品、戏曲、音乐、舞蹈、绘画中的悲剧情节也是需要被学习和感知的,人们从这些悲剧作品中理解人性是必要的,培养人的悲悯心是审美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悲剧的感知和触动是审美价值的体现,没有悲悯心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对世界万物应该保持敏感,而保持敏感的前提是要懂得接受爱、分享爱、懂得悲伤,学会在生活中感动,而这些抽象的、情感上的能力也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过于死板的考核机制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我国当前的美育工作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而缺少了审美素养的培养。现在的审美教育,尤其是以考试制度为导向的审美教育,使得美育评价过于功利化。社会中的美术考级到底是利还是弊?假如用‘画出一个苹果可以得一级,画出三个苹果可以得二级,再加上一个陶罐可以得三级’的这种量化性评价模式来评判孩子的绘画技能水平高低,是否过于片面?考试要求什么,我们就去模式化地训练什么,实质上,这样的考核机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路线是分道扬镳的。如果能够把一个苹果画到极致难道不是更为直观的技能表现吗?

美育评价方式绝不是用简单的数字化、模式化来评价,不恰当的、甚至是功利性的评价机智不仅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