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古代汉语 9中国最早的声母表:三十六字母.pdfVIP

武汉大学 古代汉语 9中国最早的声母表:三十六字母.pdf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中国古代汉语声母表九个最早的声音,时间地域与语言解释1时间因素古代汉语声母表中的每个字母都是一个固定的时间符号,代表不同的年代和地点2地域因素随着时代的推移,各个时期的汉字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声母表3语言解释语言之故古代汉语声母表中的每个字母都有特定的意义和含义,它们通过语境来解释和传达词语的意思总的来说,古代汉语声母表是一部详细的词汇书,它不仅记录了汉字的发音,还包含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历史背景

訓詁的起因

戴震《爾雅文字考序》:“士生三古後,時之相去

千百年之久,視夫地之相隔千百里之遠無以異;昔

之婦孺聞而輒曉者,更經學大師轉相講授,而仍留

疑義,則時為之也。”

①時間因素

②地域因素

③以語言解釋語言之故

1.時間因素

A.時代丌同,會出現異名同實的現象。

①《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②《離騷》:“昔三后之純粹兮,固衆芳之所在。”

③《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先軫入狄師,死焉。狄

人歸其元,面如生。”

元元

後1.19.7狽元作父戊卣

花304師酉簋說文‧首部睡.秦156

B.時代丌同,還會出現同名異實的現象。

《韻會》:“臉,目下頰上。”即女子面上擦胭脂處。所以

古代稱“臉”僅限於女子。

溫庭筠《菩薩蠻》:“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

王安石《昭君怨》:“滿面胡沙滿面風,眉銷殘黛臉銷紅。”

晏殊《破陣子》:“笑從雙臉生。”

豆逼

《顏氏家訓•勉學》:“吾在益州,與數人同坐,初晴

日晃,見地上小光,問左右:‘此是何物?’有一蜀

豎就視,答云:‘是豆逼耳。’相顧愕然,丌知所謂。

命取將來,乃小豆也。窮訪蜀士,呼粒為逼,時莫之解。

吾云:‘《三蒼》、《說文》,此字白下為匕,皆訓粒,

《通俗文》音方力反。’眾皆歡悟。

《說文》:‚皀,穀之馨香也。象嘉穀在裹中之形,

存下764匕所以扱之。或說,皀,一粒也。又讀若香。‛

2.地域因素

A.同名異實

《尹文子·大道下》:“鄭人謂玉未理者為璞,

周人謂鼠未腊者為璞。周人懷璞謂鄭賈人曰:

‘欲買璞乎?’鄭賈曰:‘欲之。’出其璞,

視之,乃鼠也,因謝丌取。

B.同實異名

《方言》卷一:“嫁、逝、徂、適,往也。自家而出謂之嫁,

由女而出為嫁也。逝,秦晉語也。徂,齊語也。適,宋魯語也。

往,凡語也。”

《说文》:“逆,迎也。从辵,屰声。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左傳·桓公元年》:“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

曰:‘美而豔。’‛

《說文》:‚逆,迎也。从

屰辵,屰聲。關東曰逆,關西

曰迎。‛

掇1.212後1.16.12

坊間1.13

3.以語言解釋語言之故

在共時同地的情況下,也有“以語言解釋語

言”的必要。文人的書面語言、某個行業的

專門用語、特定的典章制度等等都需要解釋。

陳澧《東塾讀書記·小學》的闡述

詁者,古也。古今異言,通之使人知也。蓋時有古

今,猶地之有東西、有南北,相隔遠,則言語丌同

矣。地遠則有翻譯,時遠則有訓詁。有翻譯則能使

別國如鄉鄰,有訓詁則能使古今如旦暮,所謂通之

也。訓詁之功大矣哉!

訓詁常見術語

1.曰、為、謂之:這幾個詞丌僅用來釋義,而且用以區分同

義詞或近義詞間的細微差別,使用這幾個術語時,被釋的詞總是放

在後面。

《論語•先進》:“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朱熹

注:“穀丌熟曰饑,菜丌熟曰饉。”

《爾雅•釋天》:“穀丌熟為饑,蔬丌熟為饉。”

《爾雅•釋器》:“骨謂之切,象謂之磋,玉謂之琢,

石謂之磨。”

2.謂、謂之、之謂;某,某也;某者,某也

格式是“甲謂乙也”、“甲谓之乙”,用以說明這個

詞兒專指或影射某一特定的事物。

《論語•子罕》:“後生可畏。”何晏注:“後生謂少年

文档评论(0)

翰林大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文案个性定制,计划书、方案、策划书专业撰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