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心理学考研实验:晕轮效应.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晕轮效应⼜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个⼈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其他⽅⾯的特

征。本质上是⼀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晕轮效应愈来愈多地被应⽤在企业管理上,其对组织管理的负⾯影响主要是体现

在各种组织决策上。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们对⼈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

发,扩散⽽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个⼈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

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个⼈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象刮风天⽓

前夜⽉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亮光的扩⼤化⽽已。据此,桑戴克为这⼀⼼理现象起了⼀个恰如其分

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作⽤”。

相关实验

⼼理学家戴恩做过⼀个这样的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些照⽚,照⽚上的⼈有的很有魅⼒,有的⽆魅⼒,有的中等。然让

被试者在与魅⼒⽆关的特点⽅⾯评定这些⼈。结果表明,被试者对有魅⼒的⼈⽐对⽆魅⼒的赋予更多理想的⼈格特征,如和

蔼、沉着,好交际等。

美国⼼理学家凯利以⿇省理⼯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分别做了⼀个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宣布,临时请⼀位研究

⽣来代课。接着告知学⽣有关这位研究⽣的⼀些情况。其中,向⼀个班学⽣介绍这位研究⽣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

品质、向另⼀班学⽣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学⽣们并不知道。两种介绍间的差别

是:下课之,前⼀班的学⽣与研究⽣⼀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个班的学⽣对他却敬⽽远之,冷谈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

⼀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们戴着这种有⾊镜去观察代课者,⽽这位研究⽣就被罩上了不同⾊彩的晕轮。

在上世纪70年代,社会⼼理学家RichardNisbett也论证了“光环效应”这个案例。Nisbett和Wilson希望调查听课的学⽣是如

何评判讲师的(Nisbett和Wilson,1977)。学⽣们被告知这是⼀项对于评价⽼师的研究。他们还特别被告知,实验对于不同的评

价是否依赖于学⽣和某⼀讲师接触的多少感兴趣。这纯粹是⼀个谎⾔。实际上学⽣们被分为两组,他们会分别看两段关于同

⼀位讲师的不同视频。⽽这位讲师正好有很重的⽐利时⼝⾳(这和实验室是很有关的)。其中⼀组学⽣看了这位讲师和蔼⽽友好

地回答了⼀系列的问题。第⼆组学⽣看了同⼀位讲师⽤冷酷⽽疏远的语⽓回答了同样的问题。实验让我们明确,到底哪⼀种⼈

格更讨⼈喜欢是⼗分明显的。在其中⼀种⼈格中讲师显得热爱教学和学⽣,⽽在另⼀种⼈格中他看上去更像是⼀个完全不喜爱

教学的权威⼈物。

在每组学⽣看完视频之,他们被要求给这位教师的外表、特殊语⾔习惯,甚⾄还有他的⼝⾳(特殊语⾔习惯在两段视频

中是⼀样的)打分。与光环效应相⼀致,看到讲师“和蔼”形象的学⽣认为他更有吸引⼒,他的语⾔习惯更令⼈喜爱,甚⾄他的⼝

⾳也更加有魅⼒。这并不奇怪,因为它⽀持了之前关于光环效应的研究。

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上,⽽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谈定⼈的才能与品德等⽅⾯。在对不

太熟悉的⼈进⾏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名⼈效应是⼀种典型的光环效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偶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个人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