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筋伤疾病心理疗法经验.docx

中医治疗筋伤疾病心理疗法经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筋伤疾病心理疗法经验

所谓心理疗法是指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各种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医务人员借助包括语言、表情、态度、行为等去影响病人的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去帮助患者改善其认识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以及对不良行为和异常行为的矫治,唤起患者防治疾病的积极因素,促进或调整机体的功能活动,以达到治疗或康复的作用。《内经》对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有较为深刻地认识,特别强调形神一体,心身统一的整体观。对疾病的治疗着眼于整体调治,有时甚至将心理治疗放在第一位。《内经》中的心理治疗有一套系统理论,如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提出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即“悲胜思……恐胜喜……喜胜忧……思胜怒……怒胜思。”这种治疗就是利用五行相胜的原理,用一种情志来调节相应所克的情绪而达到气血平和的心理疗法。

**主任中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熟读经典,注重临床实践,特别在20余年的筋伤疾病的研究中,总结认为心理疗法在筋伤疾病的治疗中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心理疗法在筋伤疾病的治疗中的广泛运用。他认为中医筋伤疾病大多是一些疼痛性疾病,疼痛是一种十分不愉快的感觉,是疾病中最普遍、最重要的症状。病人疼痛的因素很多,但心理因素是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性质和同等程度的创伤,其疼痛的程度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人的痛阈受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对疼痛意义的理解、个性、情绪、年龄、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疼痛国际研究会把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识损伤相联系或用这种损伤来描述的不舒服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这说明疼痛不但表示组织损伤,而且代表了某种心理状态。比如腰痛,可以在既往有筋膜炎的基础上,由工作压力或生气造成的紧张焦虑情绪诱发,疼痛发生后又可产生新的紧张焦虑情绪。

传统中医筋伤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一些非药物综合治疗,如针灸、推拿拔罐等技术。明代著名医家扬继洲所著《针灸大成》一书中,有“以意通经按摩”一语;《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凡针悬于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之伪真,四曰制砭石之大小,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官能篇》也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指出针刺之法,治神为全。在这里,将“治神”放在了第一位,认为医患双方的精神因素,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因此无论是诊病、治病,高明的医生所把握的关键就是“神”。作为从事筋伤疾病研究和治疗的医生,怎样才能应用心理治疗的原理,把握患者的心态,更好地解除病人的疾苦呢?*老师总结出以下经验:

1、医者要“积神于心”,做到志意专一,聚精会神。

《灵枢·五色篇》说:“积神于心,以知往今。”,《灵枢·本神》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九针十二原》说:“持针之道……神在秋毫,意属病者”,又说:“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于两衡,神属无去”。由于神主宰着医者的一切活动,临症过程中,要求医者在治疗过程,必须志意专一,聚精会神,密切观察和了解病人神态变化和对治疗产生的反应,从而运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在针刺之前,医者要排除一切外部干扰,把注意力集中于针刺治疗上来,达到“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行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的境地;进针时,观察病人的神态变化,把握进针时机,做到“至其当发,间不容瞬”,“手动若务,针耀而匀”;进针后,注意病者的神态变化,细心体会指下反应,“静意视义,观适之变”,“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然后运用适当的针刺手法进行治疗。如果医者不能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则必然影响治疗效果。

2、医者要言行一致,做到举止谨慎,言恳意切。

医者的言行、举止、神情对患者的心理反应有着重要影响。《素问·疏五过论》说:“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医生在治病过程中若能神情严肃,举止谨慎,言恳意切,以动患者之神,则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反之,如果“医不能严”,举止轻浮,或言语不慎,都会给病人造成对医者的不信任感、对疾病恢复缺乏信心等不良的心理反应,难以配合治疗,甚至会产生“恶于针石”“病不许治”等不良后果,导致“病必不治”。通过治神,使其增加对医生的信任感和治病的信心,以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疗效。

我们作为医生必须做到言恳意切,善于与患者进行交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病人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对病人怀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一方面要用恰当的言行、良好的情感去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唤起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医生要保持好的心态和情绪,在病人面前善于克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在自己心境不佳时,绝对不应向病人发泄。因为医生是病人的观察对象,不良心境会增加病人的消极心理,影响康复。并且会影响医患之间的关系

文档评论(0)

duom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