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课件:大唐吹哨:谏太宗十思疏.pptx

高中语文教学课件:大唐吹哨:谏太宗十思疏.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谏太宗十思疏;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诤臣—魏征;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的局面。

后来,太宗日渐骄奢,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在这一年的3-7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

据说太宗看了这些奏疏,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表示将从谏改过。;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求木之长者

必浚其源泉

塞源而欲流长

载舟覆舟

虑壅蔽

则思正身以黜恶

无因喜以谬赏

鸣琴垂拱;情境任务;活动一:我来选;活动二:我来写;认真交流完成任务;研读第一段落;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考一: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原文: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赏析:

本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

“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断,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断。

“虽……(犹)……而况……乎!”的表达方式,巧妙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翻译: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当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止境的美好。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思考二:作者认为,人君应当怎么做?;理清思路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德。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

3、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论证。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再读文本,细细体会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