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智力障碍学生不良品行的干预与教育.docx

刍议智力障碍学生不良品行的干预与教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刍议智力障碍学生不良品行的干预与教育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良好的品行教育对学生的一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智力障碍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大脑受损,智力发育迟滞,加上早期得不到及时干预、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等原因,导致他们心理和行为方面出现各种问题,如攻击行为、情绪不稳定、偷拿行为等。若是行为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和教育,就会形成不良品行,严重者会走上犯罪道路,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特教工作者,要通过对智力障碍学生的适当干预教育,补偿其缺陷,矫正不良行为,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键词:智力障碍学生;不良行为;干预教育

五育融合,德育为先,良好的品行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力障碍学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自我行为控制能力很差,意志力薄弱,不能以良好的社会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作为特教工作者,要以爱心、细心、耐心对待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关注学生的进步,针对学生特点,通过适当干预教育,补偿缺陷,矫正不良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尊重、全身心接纳智力障碍学生

北师大教育系韦小满的《弱智儿童不良行为的特征分析》论文中,在北京海淀区培智学校和宣武区培智学校随机抽取245名学生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进行测评,比照同龄普通学生的测试结果,分析发现智力障碍学生在不良行为方面的比率明显高于普通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出现率较高的不良行为有攻击行为、情绪不稳定行为、退缩、反社会行为、对抗行为、不良说话习惯和不良口腔习惯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智力障碍,其在认知、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多缺陷,这些特点直接导致学生的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学生。

《班级创意管理智慧》一书中写道:“教育这块土地上,长着参差不齐的苗儿。”问题行为学生就像是农民手里参差不齐的苗,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教师要做到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从内心去接纳他们的差异,正视他们的缺陷,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用爱抚慰心灵;教师要有爱心,要看到学生的可爱之处;教师要有耐心,要给学生接纳的时间,要多观察学生的表现,勤于思考问题的成因。教师还要细心,随时关注学生的言行,注意留心观察,要能从智力障碍学生的言行中发现问题,尤其是针对有问题行为的智力障碍学生更要注意做到多关注,有的放矢,适时教育。

二、关注智力障碍学生的优点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面对品行不良的学生,教师不能按照正常学生的标准要求他们,要多捕捉学生的优点。教师要做到正确评价智力障碍学生的优缺点,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教工作者面对的是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智力障碍学生,他们身上的问题行为很多,教师不能怨天尤人,而是要面对现实,对学生有信心,有期待,要看到学生取得的每一次进步。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与长处,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使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缺陷得到补偿,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教师要利用并肯定学生的优点行为,让学生在不断的肯定中提升自信心,促使他们不断地战胜自己,逐步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评估行为原因,实施个别化教育

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生活。他们能被社会认可,能做到自食其力是特殊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而不良行为问题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大障碍。因此,教师对不良的行为应该加大干预力度,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不良行为的转化与矫正,实施个别化教学,制订明确的目標与计划。

以偷拿行为为例,教师要分析问题行为的原因,通过正面引导、行为干预疗法等矫正不良行为。

(一)调查分析问题行为的原因

案例1:马某某,唐氏综合征患儿,轻度智力障碍。有一次同班同学拿来一张卡片,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课间操之后发现卡片不见了,教师询问其他同学是否看见,同学们都说没有看见。教师查看教室监控,发现卡片被马某某拿走。教师再次询问,她依然不承认卡片是她拿的,教师多方引导,她才说卡片被她藏在桌子里,还压在书下面。

案例2:李某某,唐氏综合征患儿,中度智力障碍,很喜欢别人的衣物。有一次竟然把别人的裤子穿在自己身上带回家。教师找不到衣服,查看监控才知道衣物的去向。

案例3:岳某某,重度智力障碍,很喜欢拿别人的物品,如:口罩、教师的笔等,教师不注意就拿回家。

通过多个案例分析这些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身因素

由于学生的智力缺陷,导致他们缺乏是非道德的判断力。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思维的特点是自我思维模式。而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水平还停留在幼儿阶段,经过学校教育,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能达到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中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