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形态转向与美学的方位.pdf

当代艺术的形态转向与美学的方位.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学大美术

15

当代艺术的形态转向与美学的方位

■黄宗贤

【内容摘要】艺术的形态从来都不是固化的,总是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新技术、新媒介的出现而

修正着面向,甚至发生颠覆性的变革。特别是近来,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和新媒介技术的不

断精进,对艺术的创作方式、表现形态和传播、接收方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看到,在

技术对社会结构化地“进驻”中,艺术获得了更多创新感观形态的机遇,也有了寻求多元价值

和拓展话语空间的可能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科技理性与科技手段“话语霸权”的境况中,

当代艺术发生了多维转向,也使得艺术创作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现象。本文力求从社会转

型与艺术转向的关系出发,考察当代艺术转向的动因与机制,审视其在媒介与空间层面体现

出来的特征,探究当代艺术形态的拓展及其表现,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当代艺术的景观化与美

学的空心化现象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对当下何以重塑中国当代艺术的美学品格提出思考。

社会转型当代艺术形态转向景观化美学品格

【关键词】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技术对社会结构化地“进驻”,艺术创作也试图在与社会、自

然、文化的交互中寻求更为多元的价值以及拓展话语空间的可能性。尽管如此,当代

艺术还是以最强劲的势头印证了鲍德里亚关于文化符号和拟像世界的判断与认知。

本文试图从社会转型与艺术转向的关系出发,考察当代艺术转向的动因与机制,探索

其在媒介与空间层面体现出来的特征,进而聚焦于技术之维,探究当代艺术形态的拓

展及其表现,并以此为基础,对当代艺术的景观化与美学的空心化进行批判性反思,

对当下何以重塑当代艺术的美学品格提出思考。

一、社会转型视域下的艺术转向

在艺术社会史的研究视角下,艺术的价值并不纯粹源于自身,其与道德、技术、

政治、宗教、哲学等社会因素有着复杂关联。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艺术史观坚持“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经典论述。正因如此,阿诺德•豪泽尔在对艺术风格进行研究

16China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2023年第9期

时,往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序与历史叙事的追求。然而,随着“古典主义”

将其与特定的阶级相联系。即使新马克思主观念的逐渐瓦解,现代艺术作品无论在形态还

义艺术史家反对传统的艺术社会学的简单反是观念上都呈现出一种“逆反性”:一方面体现

映论,然而其研究仍然注重将艺术现象置于动为对技术性、规范性、公共性的反抗,在视觉

态的社会进程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进行考察。层面解构了“古典”的被黑格尔、温克尔曼津

被誉为“新马克思主义艺术史家”的T.J.克拉津乐道的“和悦静穆”的美学趣味;另一方面

克在分析印象派的绘画时,直言其研究的主题艺术创作也开始向着观念建构的方向迈进,其

[1]

为阶级与现代性。在其著作中,他将夏皮罗不仅在理念上反对审美的理性秩序,通过强化

所指出的“新艺术的形式与其内容之间密不可感性的现代性重塑经验与感性,也在不断挑战

[2]

分的联系”置于其所构建的艺术社会史模型公共性边界的情境中提倡主体意识(包括感性

中进行了主题化演绎。由此可见,艺术现象与欲望)彰显的合理性。

其所处的历史情境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艺术社若从当下社会的境况中把握当代艺术的

会史学家研究的重点,不同的社会形态往往塑面向,可以发现:当代艺术无论是从概念还是

造出相异的艺术形态与美学观念。也正是在

文档评论(0)

人間有味是清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