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练习:单元整合四.docxVIP

高中历史练习:单元整合四.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单元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四个时期: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重大历史线索

1.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1)1949—1956年,过渡时期.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根据总路线的精神,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由此拉开了序幕.

②特点:中国借鉴苏联的经验,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③措施: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结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而基本上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①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尚未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②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有正确的探索,也有重大的失误。

③措施:正确的探索包括中共八大、60年代对国民经济的调整;错误的探索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④结果: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遭到严重挫折。但从总体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顶住了国际反华势力的压力,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巨大困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很快波及经济领域,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被废除,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71年、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分别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国民经济有所好转。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①背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②特点: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③措施: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④结果: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2.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

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采取保护富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

(1)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证明依靠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可以形成新的生产力

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

党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做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的一项长期经营制度稳定下来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3。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变革

时间

原因

内容

作用

第—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

(1)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苏联经济模式

(2)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实现工业化

(1)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核心: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曾起过积极作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第二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

(1)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

文档评论(0)

育人读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从事教育工作10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