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双语课程教学大纲.doc

跨文化交流双语课程教学大纲.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跨文化交流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708070学 分:2

学 时:32(其中:讲授学时32,课内实践学时0,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 材:

《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胡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5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12课程归口:人文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原则、内容、案例及技巧等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充分认识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对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期为其学习生活中涉及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以及将来从事的国际商务实践工作等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跨文化交际的内涵,认识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意义;熟悉不同国家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差异,理解跨文化交际差异并能对跨文化交际障碍提出自己的思考。了解非语言交际的含义,掌握不同国家非语言交际代表的含义。握中西方交往习惯的差异,掌握中西方对人际关系的不同认知。了解亚欧美等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差异。

能力目标:熟悉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方式差异,分析影响沟通的交际语境文化和行为特征,及中国式的沟通方式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找到提高沟通效率的办法。能运用跨文化交际理念提高异文化适应和跨文化合作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信,提升学生在跨文化语境中的人文素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2-1,2-2,3-1,3-2,4-2,对应关系

如表所示: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毕业要求2-1

毕业要求2-2

毕业要求3-1

毕业要求3-2

毕业要求4-2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跨文化交际学

教学内容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学?

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基本要求

了解什么是跨文化交际,以及跨文化交际主要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以及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在不同地区(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发展。

重点难点

(1)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思政育人目标

充分认识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对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教学内容

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特征。

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

基本要求

了解不同的人对文化的不同理解。

掌握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重点难点

(1)掌握文化的特征。

思政育人目标

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交际

教学内容

交际与传播。

传播的定义。

传播的种类。

传播的模式。

传播模式与跨文化交际。

基本要求

了解交际与传播的联系。

掌握传播的定义,传播的种类以及传播的模式,能够认识和分析传播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交际与传播的联系。

传播模式与跨文化交际。

思政育人目标

结合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在传播与交际过程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语言交际

教学内容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词义与文化。

语用规则与文化。

交际风格与文化。

基本要求

了解语言与交际的关系。

学习掌握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主要内容。

掌握词义与文化的关系。

重点难点

词义与文化的关系。

语用规则与文化的关系。

交际风格与文化的关系。

思政育人目标

引导学生在热爱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学习其他优秀的思想和文化,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丰富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境界。

(五)非语言交际

教学内容

非语言交际的界定。

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和作用。

不同文化背景的非语言信息传递。

时间观念。

对空间的使用。

基本要求

了解什么是非语言交际以及非语言交际的界定,掌握非语言交际的特点与作用。

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及服饰等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重点难点

不同文化背景的非语言信息传递。

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

思政育人目标

在非语言交际领域带领学生认识不同文化的特色,同时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文化包容和文化传承的意识。

(六)社会交往

教学内容

见面语、告别

谦恭与谦虚

送礼

宴请和招待

基本要求

(1)了解不同文化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