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诗缘情”的源流[1].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言志,诗缘情”的源流

“诗言志,诗缘情”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比较普遍的理解,“言

志”之说,一般认为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不过,因为

《尧典》晚出,大约是战国时写成的,所记舜的话自然是不可靠

的。“诗言志”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提出,最早是《左传》襄公二十

七年中“诗以言志”的话,那是指的赋诗言志,但也能够借以说

明诗是言志之作。

但值得提出的是“诗言志”和一般的“言志”是有所不同的。

先说“诗”,许慎《说文》讲:“诗,志也,志发于言。从言,寺

声。”诗本是人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表露。又《毛诗序》说:“诗

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

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孔颖达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

志一也。”可见,“诗言志”的“志”,是指人们内心的愿望和要求,

它是具体的,带有个人特色的,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人心灵世

界的表现。

至于说一般的“言志”大致应指《左传》中讲的“赋诗言志”

和《论语》中记载的孔子讲的“言志”,都是比较狭隘的指“志”

的政治内容,即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就是说,

是讲的“言志”中所包含的“明道”的内容。这种观点最早可追

溯到《诗经》的作者作诗的目的,无非是通过事实的记述,感情

的抒发,达到一种美刺作用。还有《左传》中的“赋诗言志”,仍

是借用或引申《诗经》中某些篇章来暗示自己某种政教怀抱。孔

子在当时谈诗成风,赋诗言志成为习惯的情况下,提出了他的“兴

观群怨”理论,其中“观”恐怕不但是观“风俗之盛衰”,同时也

是观诗人之志,这里的“志”应是诗人针对政治状况和社会风尚

创作的主观意图和思想倾向。“志”这种偏于“明道”的解释直接

影响了后来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后来何休在《春秋公羊传

解诂》中就说《诗经》的内容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班

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汉代乐府诗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还有白居易等发动的“新乐府”运动,他说他的创作是“闻者之

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所以,这里的“诗言志”是指诗歌

所表现的与政教相联系的人生态度与理想抱负。

“《诗》言志”中的“志”即指“意”、“义”。《尚书正

义·尧典》孔颖达疏曰:“诗言人之志意,歌咏其义”,“作诗

者自言己志,则诗是言志之书。”孔颖达《毛诗正义》卷首《诗

谱序》疏引郑玄《尚书注》:“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也。永,长也,

歌又所以长言诗之意。声之曲折,又长言而为之。声中律乃为和。”

同处又引《春秋说题辞》:“在事为诗,未发为谋,恬淡为心,思

虑为志。诗之为言,志也。”

至于前面提到的孔颖达所说的“情志一也”的“志”,应是对

孔子他们的“志”的含义的扩大,“志”作为人的思想、意愿、感

情的一般意义开始受到了重视,这是因为人们对诗歌的抒情特点

的重视所制。荀子就充分重视了“言志”的抒情因素,提出了“言

志”与“明道”相结合的文学思想,他强调诗是通过“言志”来

“明道”的。他既肯定了“诗言志”的政治道德内容,又指出了

它本身的特殊个性,他在《乐论》篇中说音乐是以情道志的,这

个“志”既有思想因素,又有感情因素,这是对先秦以来“言志”

说的重大发展。后世的文学家们沿着这条脉络继续发展,诠释着

“诗言志”的文学思想,明道、言志、抒情更加完美的融为一体,

无论是三曹的“建安风骨”,大,小谢的玄谈隐匿,陶渊明的山水

田园,李白,杜甫的大唐之音,柳永,姜夔的“淫词艳曲”,都不

同水准,不同角度的抒发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着社会现实,

但这些诗作主要目的恐怕还是诗人对人生境遇,社会状况不满的

一种宣泄,他们旨在表达自我,不存有刻意的功利目的,这样创

造出来的诗歌是一种自然感情的流露,具有完美,深刻的艺术境

界。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但这显然已与“明道”为目的的“言

志”有很大区别了。也就是说“言志”的抒情因素的比重越来越

大了,这不光对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影响重大,而且对整个诗歌

发展的路程起着纲领性作用。

古汉语中“志”与“意”或“义”常连词并用,互相发明。

《墨子·天志下》:“天之志,义之经也。”《孟子·万章上》: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这讲的是要以己意推测作诗者之志,表明“意”与“志”能够相

通。《荀子》

文档评论(0)

180****80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