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件:第五章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

地理课件:第五章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安徽省歙县中学地理组 许从志 高 三 第五章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 第一节 生物与地理环境 一、生物圈 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三、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厚约20千米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大气圈 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 地面以上100米水面以下200米 核心部分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一) 光合作用 物质和能量转换 化学元素发生迁移: 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贮藏 分解 CO2 、水、无机盐等 光合作用 植物 环境 动物 微生物 同化作用 尸体、残落物等 CO2 、水、无机盐等 改造三大圈层 原始大气 CH4、H2、NH3、H2O 、HCN 等 现代大气 O2、N2 等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细菌分解氮化合物 水圈 生物新陈代谢 吸取O2等营养物质 排出、分解出CO2、N、K、P等元素 风化产物 (成土母质) 土壤 岩石 风化作用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二) 热量: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光照: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 a.喜光植物(马尾松)b.喜阴植物(冷杉) 水分:限制生物分布;影响植物个体形态 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影响植物分 布的条件 (气候) 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指示土壤酸碱度:铁芒萁 酸性土壤 碱蓬 盐碱性土壤 指示土壤水分: 骆驼刺 干旱环境 芦苇 水湿环境 第二节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二、生态系统的机制和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三、生态平衡 1、概念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物质 能量 生产者:主要指利用光能的绿色植物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含 有媒质的空间 初级消费者:食植动物 次级消费者: 第一级肉食动物 …… 2、组成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初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生产者 生产者 分解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能量流动 单向流动—能量沿食物链(网)各营养 级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 逐级递减—能量在流动时逐级降低,形 成金字塔形营养级关系 能流渠道 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顺着食物链(网)流动的 流动特点 环境 生产者 (绿色植物) 消费者 (动物) 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 物质循环 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概念 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即系统中生产、消费和分解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 生态系统总是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推动着自身的变化和发展 生态平衡 特点 人为因素 植被和食物链被破坏; 环境被污染等人类活动 破坏原因 自然因素 地震、火山爆发、山崩 海啸、台风、水旱灾害 流行病等自然灾害 一、地理环境 二、陆地自然带 三、自然带分布规律 第四节 自然带 第三节 土壤(略)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地理环境 区域差异 自然带 地理 环境 地形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 组成 要素 互相联系、互相 制约、互相渗透 区域分布差异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热量 水分 气候 生物 水文 土壤 占有一定宽度 陆地自然带 (以北半球为例) 热 带 雨 林 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 带 草 原 温带 荒漠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亚 寒 带 针 叶 林 带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北回归线 赤道 北极圈 山地 高度 纬度地带性 (高、低纬地区) 经度地带性 (中纬地区) 纬度 热量 经度 水分 自然带 分布规律 水平 垂直 非地带性因素 非地带性特征 海陆 地形 概念 各自然带大体与纬线平行地延伸成条带状 成因 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共同作用 概念 各自然带大体与经线平行地延伸成条带状 成因 以水分条件为主,与热量共同作用 水平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分布规律 延伸方向:与经线大体平行,南北方向延伸 更替方向:自大陆沿海向内陆作东西向更替 分布规律 延伸方向:与纬线大体平行,东西方向延伸 更替方向:沿经线作南北向更替 * * * * * * *

文档评论(0)

I LOVE 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