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经济学家的制度观
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它们扮演着什么角色?在每一个经济体系以及经济体系之间,制度又是如何互动的?它们可以通过主动的设计来进行变迁吗?很显然,如果对制度的含义不清楚的话,这些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答的,这一点无须多说。经济学家普遍愿意给制度下个多少有些模棱两可的定义。只是到了最近,才有少数经济学家做了一些关于制度的概念化的研究工作。现代社会学的先驱德克姆(Durkheim)曾经把社会学定义为是关于“制度的科学”,把经济学定义为是关于“市场的科学”。主流经济学认为这种任务已超出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然而,在理解制度的本质、起源、作用以及结果方面,经济学家可能会做出其特有的贡献。经济学家首先将经济过程比作一个博弈过程,相应的经济学家就把一种制度当成类似于博弈局中的参与人、博弈规则或是博弈结果(均衡)。
人们日常交谈中所涉及的制度,通常是指重要的组织机构,如政府、大学、公司等。一些经济学家遵循这种传统,实际上习惯于把一种制度看作为是博弈中的具体参与人。然而,诺斯(1990)提出了第二种观点:制度应该被当做是博弈的规则,而不是把制度当做博弈中的参与人。他认为,博弈规则可分为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根据定义,在参与人进行博弈的过程中,经济博弈的正式规则是不能被参与人所构建(改变)的,而是在博弈之前就被确定下来。如果我们关注制度的起源,那么马上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谁来决定经济规则?诺斯对博弈规则和博弈参与人做了严格的区分,即参与人作为制度变迁的行为主体,是规则的制定者。
斯科特(Schotter,1981)开创了制度分析中的均衡理论方法,他使用的是重复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中复杂的均衡概念,或者是长期随机的演进稳定策略均衡概念。
笔者基本上认同这种博弈均衡制度的观点。根据一些具体情况,我们或者借助于演进博弈的分析方法,或者借助于重复博弈的分析方法,并且使用相应的不同均衡概念(与完美均衡相对应的是一些演进均衡的概念)。这两种方法有着很强的假设性,事实上,它们的假设处于两个极端。一个在分析参与人的动机和选择时,认可个体参与人的理性;另一个正好相反。这大概反映了博弈论目前的状态,在构建个体有限理性模型中,博弈论还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有限理性是指经济行为人的目的是理性的,但仅仅是在有限的程度如此。因此,研究者可以认为,这两种分析方法在根本上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不论选择什么样的均衡概念,使用的分析工具全都是纳什均衡概念。即:一种制度处于这样一种社会建构的状态,只要其他参与人不偏离这种状态,任何参与人也没有激励这样做。
当考虑一种制度的起源时,持博弈规则论(rule-of-the-game)观点的学者们倾向于设计的观点,即规则不论是由立法者、政治企业家制定还是机制设计的经济学家等制定,都是有意识设计的结果。在持博弈均衡论的学者中间,刚开始的时候在这个问题上并未达成明显的一致。那些采纳演进博弈论分析方法的专家们,很明显认同把制度起源当成是“自发的秩序”,或者是具有自发组织性质的组织体系。与此相对照,子博弈完美均衡概念假设个体参与人在认识自己决策与别人决策之间的反馈机制方面具有完全演绎推理能力。然而,特别是存在多重均衡的情况下,单个个体怎样才能共同地选择出一致的战略,并促成一种制度的产生呢?为什么一个确定的制度在某处演进出来,而另一种在其他地方演进出来?对此问题的回答,子博弈完美均衡的概念几乎无能为力。很自然就会想到,即使是那些采纳均衡中超级理性概念(如子博弈的完美性)的人,这样做也仅仅是为了证明:一个确定的战略(实际行动和预期)组合一旦被建立,便能自我实施并可持续存在。博弈论对理解制度的这种自我实施性质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分析工具。然而,它不可能给出一种完全的制度理论。想了解为什么选择某一个均衡而不选择其他的均衡,研究者不仅需要充分利用比较的、历史的资料,也要使用相应的归纳推理。
解释制度博弈论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把上面两种分析方法的观 点综合于一体:制度既是博弈规则,也是博弈均衡。由于很难把这 种方法简明地描述出来,不妨暂时把它称为“博弈的内生规则(endogenous-rules-of-the-game)”分析方法。在这种观点中,制度的本质特征被认为是参与人行动选择的自我实施规则,在重复博弈的状况下,这些规则被认为是重要的,因此,它们能规制参与人持续不断的互动过程。然而,正如博弈规则论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笔者认为博弈规则是在一个相关的领域内参与人通过互动而内生的,因此它们是自我实施的,这与持博弈均衡论的学者们的观点一致。
第一,博弈均衡的制度分析方法从内生的角度分析制度的起源与实施问题,这种方法清晰地揭示了制度的双重性质:制度既是参与人持续不断的战略互动的产物,同时又稳定地独立于个体参与人的行动选择之外。
第二,在证明特定博弈模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习方法漫谈.ppt
- 学校管理专题.ppt
- 学校自评.doc
- 迅速成为销售谈判大师的经典教材.doc
- 言说和无法言说的——关于鄞州高级中学高考语文复习及其他.ppt
- 言语理解差异论.pdf
- 演讲单元教学设计.ppt
- 演讲与口才.ppt
- 药品安全知识问答.doc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通用要求标准.doc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8233.4-2024信息技术 用户建筑群通用布缆 第4部分:住宅.pdf
- GB/T 18233.4-2024信息技术 用户建筑群通用布缆 第4部分:住宅.pdf
- GB/T 18978.210-2024人-系统交互工效学 第210部分:以人为中心的交互系统设计.pdf
- 《GB/T 18978.210-2024人-系统交互工效学 第210部分:以人为中心的交互系统设计》.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8978.210-2024人-系统交互工效学 第210部分:以人为中心的交互系统设计.pdf
- GB/T 16649.2-2024识别卡 集成电路卡 第2部分:带触点的卡 触点的尺寸和位置.pdf
- 《GB/T 16649.2-2024识别卡 集成电路卡 第2部分:带触点的卡 触点的尺寸和位置》.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6649.2-2024识别卡 集成电路卡 第2部分:带触点的卡 触点的尺寸和位置.pdf
- GB/T 17889.4-2024梯子 第4部分:铰链梯.pdf
- 《GB/T 17889.4-2024梯子 第4部分:铰链梯》.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