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人名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小 故 事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小故事 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 他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 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为 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 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马克思 的笔记不少是自己制作的。通常的做法是将 一叠白纸一折为二,然后居中间缝上一道线。 在原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白处有用铅笔、钢笔作的粗细实线、虚线,“X”、“+”等各种记号。为了查阅方便,马克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手就能抽出来。同时马克思还在书上直接作笔记。 第二板块 为什么要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怎样去读书(读书方法) 读书小诗 书是我们永远的朋友 它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 书是我们的精神之树 在我们的生命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书中有人类无穷的财富 我们可以从中自由地汲取营养 书是人类发展的录象机 我们可以在其中看到前辈的足迹 书是知识和智慧的海洋 我们在书海的遨游中慢慢长大 书是你的、我的 书是人类永恒的朋友 结束 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要多读,读各类书;二要努力读懂,不能不懂装懂;三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反复思考,领会汲取书中有用的知识。 好书是我们的朋友,好书给我们知识和力量。让我们一起在书海里遨游吧! * 读书活动主题班会 第一板块:认识读书的重要性 1 师介绍读书日的由来 2 《中国教育报》曾报道过这样一组数据: ??? 中国每人每年大约读5本书 ??? 欧美国家、日本每人每年读40本书 ??? 犹太民族每人每年读55本 3、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谈感想) 请学生说出名人与书或故事或格言 一、先扶后放 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当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扶”他们一把;随着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则应该减少帮助与干预,慢慢放手。 二、先易后难 选择恰当材料,由易到难。 三、先单篇短章,后读成本书 应该先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读简本巨著。 四、先精读后略读 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式。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的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 五、多多益善 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多读书可以开阔视野,锻炼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日常生活中你读过哪些好书,有过什么样的感受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在《水浒传》中, 3 绰号为“智多星”也被称为“赛诸葛”的人是(。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4、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5、《西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 )。 6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 7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