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改革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pptVIP

高职教育改革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职教育改革与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王 汉 忠 2009年10月 目录: 一、高职教育发展与教高【2006】16号文件内涵; 二、关于高职专业与课程改革; 三、新评估方案的特点; 四、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过程分析。 一、高职教育发展与教【2006】 16号文件内涵 (一)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008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310万人; ——2008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院发展到1184所。在校生人数917万; ——五年来,高职毕业生累计1500万人。 2007年,山东省有普通高等学校111所,高职高专69所,占62%; 2007年全省招生45.3万,高职高专招生数占招生总数的62.19%;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投入不足成为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专业设置存在趋同现象,专业发展不平衡,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3、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急待加强; 4、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尚未成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需加大力度; 5、产学研结合尚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需要向深度发展。 (三)教育部16号文件的颁发,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为中心,重点抓教学质量上,预示着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1、一大定位: 16号文件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就确认了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不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层次,不能是本科的“压缩饼干”和中专的“发面馒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一个重点:就是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抓内涵发展。 3、?两个性:要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生产力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②知识经济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是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4、?三个建设: 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5、四个加强: 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专业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模式改革。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切入点,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根本途径是校企合作。 二、关于高职专业与课程改革 (一)高职专业改革与建设 16号文件提出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业建设价值取向功利主义色彩严重,忽视“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忽视人性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存在着“目中无人”的现象; ——在政府层面和学校层面上对专业的整体规划不够,新专业的设置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比较突出; ——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与行业、企业、职业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联系不够紧密,局限于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内部的“内循环”; ——经费、师资等教育资源的投入速度跟不上扩大招生的速度,尤其是优质资源还很缺乏,专业软硬条件(如师资、实验实训场地设施、课程体系构建、教材等)建设滞后; ——专业培养目标模糊或确定的培养目标无法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大,专业建设思路不清,缺乏特色,教育质量不高; ——一些专业缺乏科学性和相对的稳定性,短期行为明显,只求一时一地的适应,对社会潜在的人才需求缺乏应有的调查研究,市场需求面窄; ——对传统优势专业和老专业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和调整。 1、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等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职业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而“区域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社会性”是其培养目标地位的价值取向。 总之:在界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考虑人才的高等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和一线性等。 ——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关于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 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以优势和特色专业为核心,发展相关专业,形成专业群,优化专业结构。 基于在生产第一线工作所要求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