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干涉明朝帝位考述.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先干涉明朝帝位考述 毕奥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 北京 100006) 摘要:明英宗被俘后,也先最初制订种种的讲和计划,试图进一步巩固对明贸易的有利地位。但明景帝拒和抗战打 乱也先计划。在明朝顽强地抵抗下,也先最后还是只好放弃要求,以无条件释放释放英宗,完成明蒙讲和,从而恢 复了明朝极不愿意但对蒙方有利的“朝贡”关系。 关键词:也先;干涉;明朝帝位 中图分类号码:K248.52 文献标识码:A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十日,因与大明发生贸易摩擦,蒙古汗国决定诉诸武力,分兵四路向 明朝发起进攻。七月十四日,明英宗接到边报后,决定亲征。他指定主要大臣从行,安排异母弟郕 王朱祁钰“居守”。次日,英宗率在极短时间内调集的二十万大军(号称五十万),从京师出发, 前去征讨犯边的“虏寇”。此次出征不幸失败,英宗本人也在土木堡被俘。史称土木之变。此后蒙 古军拥英宗至北京城下,声称“诚心要送皇帝回来”,明朝方面以“虏情伪诈”为由,坚决加以拒 绝,由此发生北京保卫战。经过近一年时间反复冲突、谈判,景泰元年(1450)八月,英宗终于得 以还朝。这段史事征诸史料,其中的含混、隐讳早为研究者诟病。考虑到英宗回朝后被软禁南宫, 复辟后不仅人事上打击异己,而且对土木之变的回忆因事涉“今上”变得“统一”(这在其子宪宗 修《英宗实录》时得到充分体现),史事因此朦胧。对照蒙文史籍也有类似问题。当事者也先虽然 以统一蒙古、战胜明朝进而称汗一度辉煌,但在黄金家族的御用史家看来,任何非黄金家族出身的 称汗者都是篡逆。因此,也先曾期望的“图万年的好名头落在书册上”,在明蒙双方史书上都落了 空。鉴于这段史实疑窦多多,已有不少研究者梳理史料,重审事实。20 世纪50~60 年代,赖家度 和李光弼先后出版了《明朝对瓦剌的战争》(1954 年)、《于谦和北京》(1961 年),对这段史事 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学者如张天周、蔡志纯、曹永年、奥登、白翠琴、李 新峰等人都对土木之变及相关人事发表过意见[1]。台湾学者吴智和关于明蒙遣使交涉的考述不乏参 考价值[2]。海外学者的研究笔者阅览有限,从相关报道看,他们涉及的问题,西方学者有理论概括 倾向,日本学者多偏重于史料的钩稽[3]。尽管如此,依笔者愚见,仍有史实需要稽考,有些问题还 须重新结论。本文拟就英宗失位、也先干预、明蒙交涉不偕等问题发表一些看法,并就教于各位方 家。 一 英宗的被俘使明朝朝廷出现权力真空。出征前,英宗只是“令郕王祁钰居守,驸马都尉焦敬辅 之”。随后礼部按宣德五年钦定事宜,拟订了居守体例,即行人、在京在外大臣一般奏疏等英宗还 朝后再发落;紧急军情国政直接送至英宗的行在;各王府来使,司礼监收下表章,遣回人员;遇祭 祀由礼部备礼奏闻;外国四夷来使贡马,由御马监收下,光禄寺招待来使;一般刑事案件照例判决, 死罪监候奏请[4]。这里并没有提及郕王。另据记载,居守时期,郕王“坐阙左门西面见群臣”[5]。 查明成祖北征,皇太子留守南京,皇长孙留守北京,都是监国身份,常朝临奉天门或午门左视事, “诸司有事,具启施行”[6]。观后来孙太后命郕王“监国”,说明此前他并不具“监国”身份,即 并未实际代理执政。实际上朝廷政事仍由各职能部门施行,郕王只是英宗名义上代表而已。 1 围绕如何解决最高权力危机问题,明朝内部出现了不同的意向。英宗被俘后,皇太后开始发挥 重要作用。英宗母孙太后(非生母)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十八日敕郕王:“迩者虏寇犯边, 皇帝率六军亲征,已尝敕尔朝百官,今尚未班师,国家庶务不可久旷,特命尔暂总百官理其事,尔 尚夙夜祗勤,以率中外,毋怠其政,毋忽其众”;又敕文武大臣:“凡令行大小事务,悉启王听令 而行,毋致违怠”[7]。这里表达了这么几层意思:第一,英宗是为制止“虏寇犯边”而亲征。第二, 眼下只是命郕王暂时代理。第三,郕王权力出自英宗和皇太后授予。为将帝位保留于英宗一系,并 强调郕王摄政的代理性质,孙太后于二十日又发出圣旨,下令立英宗庶长子见深(时仅两岁)为皇 太子,同时强调“仍命郕王为辅,代总国政,抚安天下”[8]。然而,当此国家面临危急之际,仅任 命郕王“监国”摄政,另立两岁小皇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