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方法选择和模态调用.ppt

外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方法选择和模态调用.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在这个程序中,有七个阶段是必要的,即在任何外语课堂教学中都应该有的阶段,另外八个阶段是可选择的,即在有些教学程序中出现,有些不出现,但这15个阶段还不能完全涵盖所有的教学阶段。 教学程序可以根据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的变化不断变化,而其中的教学阶段也在不断变化,而且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其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态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课堂的宏观教学情景和目标,而且要考虑每个阶段的教学情景和教学目标,还要为每个具体的教学阶段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模态组合。 * 这样,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设计出整体的教学程序。 在这个教学程序的每个教学阶段还有可选择的局部教学程序。每个局部教学程序都可以有几种可以选择的具体程序。每个程序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它说明一堂课不是对某种教学方法的选择,而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选择。实施每一项微观程序都需要按照这个程序做,从而预示着某个教学方法的运用。 例如,在‘宣布上课开始’这个最简单的程序中,不同的微观教学程序也蕴含着不同的教学理念。这个阶段可以采用‘正式型’、‘随意性’、‘愉悦型’等模式。 * 在正式型中,教学的开始阶段以正式的仪式为标记,强调上课的严肃性和老师的权威,例如,中国中学英语课上课开始的仪式经常是: 老师:Class begin! 学生:Stand up! 老师: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学生:Good morning, teacher. 随意型则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强调学习是在自由随意的氛围中进行的(老师:Well, it’s time for class. 或者Let’s begin our class!)。 愉悦型则在上课开始就让学生心情愉快、情绪高涨,强调学生在越快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好(如问答型;讲个小幽默故事等)。 * 在例如,在课文的理解阶段,老师需要解释、提供背景信息,演示等。 在这个阶段可选择的方法也很多: 1. 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层次解析,然后用实例说明(演绎); 2. 提供大量的实例,从实例中归纳出规律(归纳); 3. 用类比的方式以具体说明抽象的理论概念(类比); 4. 用解决疑难点的方式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自己理解; 5. 用提出讨论题目的方式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总,老师补加尚缺的内容等。 * 模态的选择: 1. 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层次解析,然后用实例说明(演绎); (1)听觉:口头按顺序讲解; (2)视觉:PPT 书面文字显示推理的程序;显示关键概念、术语、疑难问题的解释; (3)视觉,或者视听觉同时:用图像或者录像片段来展示具体的事例,说明上面讲解的内容。 效果:形成口头讲和PPT显示同时进行的多模态教学过程。 * 2. 提供大量的实例,从实例中归纳出规律(归纳); (1)在PPT版面上用文字、图像、录像片等展示一系列具体事例,并做一定的说明。 (2)口头按顺序做引导性说明,把学生引导正确的思路和视角上来。 (3)口头对事例进行概括性归纳,探讨其共有的特征,遵循的规律等,找出规律性的特征。 (4)用PPT展示你的推理过程,即可用图表、图形表示,也可用文字表示。 (5)如果可能还可以用录像、动画、flash等演示变化过程,或者归纳过程等,使理解更加容易。 * 3. 用类比的方式以具体说明抽象的理论概念(类比); (1)找到一个更加具体、常见、熟悉的,与要解释的事物或概念有一定相似性的事物或概念,用PPT展示出来。 (2)口头解释其特征,特别是与要讨论的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的特征。 (3)对特征进行泛化和抽象化处理,提炼出一定的规律、规则来。 (4)让学生辨认这些特征,并进行解释和讨论等。 * 4. 用解决疑难点的方式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自己理解; (1)用PPT展示要解释的对象:课文、片段等。 (2)从中找出关键点、疑难点等在PPT上展示出来,并把它们作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解释。 (3)老师口头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理解和考虑,用提示和标记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点和关键点。 (4)按照先后顺序在理解这些疑难点的基础上逐步理解整个语篇,并能口头解释和讨论。 * 5. 用提出讨论题目的方式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总,老师补加尚缺的内容等。 (1) 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讨论题,用PPT展示出来; (2) 同时,口头布置给学生讨论,或分组讨论; (3) 学生讨论,老师观察,同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学生按组汇报讨论结果,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 (5) 老师总结,肯定讨论中的问题,借助PPT或其他手段解析语篇的整体问题,解答疑难问题,提出新的任务等。 * 五、课堂教学设计的多模态体现 选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