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7 生业经济.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 文化人類學CH7 生業經濟 Chapter 7 生業經濟 三﹑耕作 在非工業化社會有兩種耕作類型: 粗耕和農耕. 四.畜牧 畜牧者將生活重心放在一些馴養動物(牛、羊等)上面,在東非,這些畜牧者和畜群有共生關係(symbiosis). 共生關係-這是在幾個生物群體(動物和人類)間,一種具有義務性質的互動關係,這對雙方都有利益. 四.畜牧 人類會利用各種方式利用牲畜. 典型的畜牧者會直接利用牲畜當做食物. 畜牧有2種形式:游牧(pastoral nomadism)和山牧季移(transhumance) 在游牧的型態中,整個群體-包含女人、男人以及孩童-終年都隨著畜群移動. 四.畜牧 山牧季移的群體,其中有一部分人隨著處群移動,但大多數的人們則靈在家鄉的村落中. 山牧季移者比游牧者較可以維持全年都在的聚落,並且可以種植他們的穀物,游牧者則是跟其他的定居群體進行交易. 五.生產模式 經濟體系(economy)-一套對各項資源進行生產、分配及消費的體系. 生產模式(mode of production)-一種組織的生產模式-一套由許多社會關係所組成的組合,透過這個組合,人們藉工具、技術、組織、知識等,運用勞力從自然界中取得能量. 五.生產模式 以親屬為基底的生產模式,在社會生產工作中的互助行為,乃是在一較大的社會關係網路中,也是許多社會生活型態之ㄧ. 在生產工具方面包刮土地、勞力與技術. 土地-在搜食社會中,人門和土地的聯結關係,並不像農耕社會那麼長久. 五.生產模式 在產食者中,對於生產工具的群力也是來自親屬關係與婚姻。 在非工業化國家,土地和勞力的取得,來自各種社會連結關係。例如:親屬,婚姻與繼嗣。 非工業化和工業化對比,在於另一個生產工具-技術。 五.生產模式 有些部落會提倡專業化. 專業化雖然無法防止村落之間的戰爭,但對於維持和平具有貢獻. 經濟體系並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實體,而是被嵌核(embedded)在這個社會中. 六.經濟有效運用與爭取 最大利益 人類學家以跨文化的觀點,同時探討經濟體系和動機. 動機是心理家探討的,但同時也能隱約獲明確地成為經濟學家和人類學家探討的主題. 經濟學家會運用獲利動機(profitmotive)進行決策. 六.經濟有效運用與爭取 最大利益 經濟有效利用(econoizing)-將稀少的資源分配到可選,擇的目標上的理性位置. 因為我們的欲望無窮,資源有限,所以我們要選擇爭取最大利益(maximization) 六.經濟有效利用與爭取 最大利益 其他類型的資金開銷 生計資金(subsistence fund) 替換資金(replacement fund) 社會資金(social fund) 祭儀資金(ceremonial fund) 租金資金(rent fund) 六.經濟有效利用與爭取 最大利益 在世界各地,人們會提出一些時間與精力來儲存一個生計資金(subsistence fund) (Wolf 1966)-必須依靠工作才能換得溫飽,並補充他們日常生活中所消耗的熱量。 另外所投注的替換資金(replacement fund)-其用途是維持一些生產與非生產所需要的技術與其他項目。P.186 六.經濟有效利用與爭取 最大利益 社會資金(social fund)-此資金的主要用途在於協助朋友、親戚、姻親、鄰居等。 祭儀資金(ceremonial fund)-指的是在祭典或儀式的開銷。P.186 租金資金(rent fund)-主要指人們必須將一些費用,支付給政治經濟階層的上位者。P.187 六.經濟有效利用與爭取 最大利益 鄉民(peasants)-經營規模較小的農耕者,生活在非工業化的國家,通常具有支付租金資金的義務(Kearney 1996) 。 其共同點: 生活在具有國家組織的社會中 以傳統技術生產糧食 (不包含現代農耕所使用的化學肥料、曳引機、飛機等) P.187 line11-15 七.分配、交換 經濟學家波拉尼(Karl Polanyi 1968)促進了交換的比較研究,為了以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交換,並界定三種交換原則: 1.市場原則 2.再分配 3.相互關係 七.分配、交換 市場原則(market principle): 掌握生產工具的分配狀況 (包含土地、勞力、自然資源、技術、資本) 以有組織性的購買與銷售過程,及運用貨幣價格計算來進行(Dalton 1967;Madra 2004) 在此原則下,財貨物品的買賣以貨幣的方式進行,並使利潤達到最大的目標(期望值) ,其價格由供需法則決定。 七.分配、交換 再分配(redi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