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说课稿.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文分析: 《故都的秋》是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通过鉴赏品味语言,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提高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本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作者在对故都秋景的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同时本文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典型之一,也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景抒情方法的典型。由于本文的写作离今天已经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情味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应当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并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想: 贯彻“三主”教学思想,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丰富多彩的图片,多角度的品味鉴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融入课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思路: 导语引入——整体感知——鉴赏品位——咀嚼精妙 ——点拨提高——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 1。了解郁达夫及创作风格。 2。体会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3。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并借鉴文章“融情于景,驭景以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中又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品味文章,整体感知,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咀嚼精妙,提高能力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关于秋的景色图片和诗文导入。 意图:(1)展示几幅关于秋天的景色图片,让学生充分领略秋天带给我们的强烈的感受。(2)学生回忆关于秋的诗文,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了解对于写景抒情散文来说,作家笔下绝没有单纯的风景,往往是情寄寓于景中, “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这类散文的时候,要从具体的形象入手,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二、 整体感知 散文(不管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一般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指景、物、人、事)的记述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弄清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这是鉴赏散文的第一步。感知形象只是对文本内容的形式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起来才有明确的方向。 2、解题、作者及写作背景 “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地点,带有深切的的眷恋之情, “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等发起创造社。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的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1945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本文写于1934年8月。本文写于1934年8月,那时由于日军侵占东北,虎视中原,并迫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离开上海,避居杭州,过着闲散安逸的生活,这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故都的秋》就是这时期的作品。 3、感知全文,听朗诵带 秋是文章景物的主要内容,北平故都,已是历史上繁华的过眼烟云。题目中就含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初读完此篇课文,仿佛看到一个青布长衫的旅人,在凄风苦雨间彷徨叹息思索。一个旧都的秋景,为何会引起作者如此的眷恋?秋声秋色中蕴涵了什么样的深情?我们先来整体感知故都的秋景,一起神往故都,观其色,闻其声,品一品故都的秋味。 三、鉴赏品味 1、合作探究 ?1)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呢?找出文章的文眼。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明确:1)“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是课文的主线或文眼。对课文文眼或主线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有点不宁静”《绿》中的“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描写了五幅画面:小院清晨 落蕊 秋蝉嘶叫 闲话秋凉 秋果奇景 2、重点赏析:鉴赏品味重点赏析第一幅画:秋晨图程序:①、提供图片。让学生从色彩、声音的角度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谈画面给人的感受。②设疑: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还静吗?如果改换一下,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意图: ①、形象直观,视觉感更强。易于展开联想,使思维处于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