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监理实施细则.docVIP

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监理实施细则.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监理实施细则.doc

双块式无砟轨道监理实施细则 一 、编制依据 略 二、工程概括 2.5.隧道内轨道设计:隧道内轨道设计为双块式无砟轨道,其主要技术标准: 钢轨:采用60kg/m 25m标准长U71Mn淬火无孔新钢轨,一次铺设无缝线路。 轨枕:采用TYYGZ-I型双块式轨枕,每公里铺设1600根。 扣件:采用WJ-7型弹性分开式扣件(图号研线0603)。 道床:采用C40钢筋混凝土道床板,轨下厚度300mm。 2.6.无砟轨道设计: 2.6.1轨枕及道床板 TYYGZ-I型双块式轨枕在工厂内预制,质量满足《TYYGZ-I型双块式轨枕暂行技术条件》(壹线J2006-1)要求。轨枕顶面高出道床板面50mm,轨枕间距625mm。 道床板采用现浇C40钢筋混凝土结构,宽2.7m,厚300mm,直线地段道床板顶面设置2%的横向人字形排水坡,每6.25m设置横向伸缩缝一道,在隧道沉降缝处增设一道伸缩缝。伸缩缝贯穿道床板,宽20mm,上部50mm用沥青胶砂填塞,下部为沥青木板。在纵横向钢筋搭接处(含轨枕桁架钢筋)加设绝缘套管隔开钢筋,以解决纵横向钢筋节点绝缘问题。为防止道床板伸缩缝带动隧道侧沟边墙开裂,在侧沟边墙与道床板接触面涂刷2mm厚乳化沥青隔离层。 2.6.2过渡段 进口段无砟轨道过渡段总长12.43m,其中洞外7.43m为有砟过渡,洞内5m为无砟过渡段。 基础过渡方式:在有砟轨道范围内,砟下铺设3.3m宽、长20m的C20钢筋混凝土基础板,板厚250mm,与隧道口仰拱填充面齐平。在无砟轨道起终点25m范围内,道床板与隧道仰拱填充层之间布置钢筋锚栓,加强道床板与仰拱填充层之间的连接。 轨道过渡:在线路基本轨之间设置50kg/m辅助轨,辅助轨与基本轨间距520mm。铺设辅助轨有砟过渡段采用SW-Ⅲ型过渡段专用轨枕、安装70型扣板扣件;无砟轨道采用直埋尼龙套管式70型扣板扣件(研线0304-2)固定辅助轨。 2.7曲线超高:进口端半径为1200m,曲线超高设置为90mm,曲线超高在道床板上进行,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线性过渡。 2.8.工程特点 2.8.1.工程受工期的制约,在隧道结构物施工没有结束前组织施工,工序干扰较大。 2.8.2.施工任务重,工期紧,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好设备选型配套,组织均衡快速施工,确保质量、安全、工期目标的实现是难点。 2.8.3.如何利用平导多工作面辅助施工,发挥平导最大辅助功能,解决多工作面的协调施工,实现均衡生产是重点。 2.8.4.整体道床在国内成熟的经验尚少,需要在施工中不断的改进施工工艺,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三、监理工作程序 监理工作程序 四、监理措施 4.1.测量控制 4.1.1. 沉降监测网的建立方式 沉降监测网由基准网和变形点测量网组成。基准网由基准点组成;变形点测量网由工作基点和变形点组成。沉降监测网的建立方式是在铺设无碴轨道地段布设基岩点、深埋水准点及一般水准点,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测量水准基点组和设置工作基点,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隧道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宜布设在进、出口及各辅助坑道口附近稳定地区,并由3个基准点组成基准网。基准点可以是基岩点、深埋水准点,这些基准点应该预留一定时间的稳定周期,在沉降稳定后进行观测。高程工作基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变形点测量时应起闭于邻近的工作基点,在不同位置处的变形点宜各自自成一条观测线路进行观测。 4.1.2.沉降监测网观测 沉降监测网观测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宜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测量。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每次变形观测时应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 沉降监测基准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每次变形点观测都需先观测工作基点。 变形点每次按周期进行测量时,均起闭于工作基点,所有变形点宜尽量纳入观测路线中。变形点首次测量应仔细设计观测路线,测量采用往返测量方式。 工作基点和沉降点观测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见下面各表1、表2。 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表 表1 水准测量 等 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 限 差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往返测不符值 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二等水准 ≤1.0 mm ≤2.0 mm 6 4 4 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表 表2 等级 水准尺 类型

文档评论(0)

专业好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